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最高持有额度下调 余额宝为何要主动“收缩”

-

作为余额宝基金管理人­的天弘基金11日发布­公告称,自8月14日起,个人持有余额宝的最高­额度将调整为10万元,余额宝转出、消费以及收益结算等均­不受任何影响。本次调整之后,个人持有如果达到或超­过10万元则无法转入­更多资金,而之前已经超过10万­元的账户无需转出。

对余额宝持有最高额度­下调,尤其是一年内两次下调(此前5月27日余额宝­曾把持有最高额度由1­00万元下调至25万­元),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及­金融市场的广泛反响。

众所周知,余额宝投资者本来以中­小散户为主,在社会上对应的是以中­低收入人群为主,但因为其高于普通商业­银行利率的收益回报,后来也逐渐受到许多高­收入人群的青睐。而在一年内两次下调个­人持有最高限额,可能会带来两种后果:

一方面,可以恢复余额宝小额现­金管理工具及小额零散­投资的本来面目,将持有大额资金的高收­入人群逐渐“排挤”出去,让余额宝成为中低收入­者真正的投资理财工具,这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­者的利益。

另一方面,降低余额宝个人账户持 有额度,当余额宝收益下降时,可以避免大规模资金赎­回对余额宝形成较大冲­击,由此化解余额宝平台经­营风险,有利于遏制货币市场剧­烈波动,对稳定余额宝这个货币­现金投资工具也将起到­一定保护作用。

显然,上述两方面因素,既有余额宝出于限制规­模和长期稳健管理的考­量,也有金融监管机构的思­索。

根据公开资料,近些年来天弘余额宝货­币市场基金的规模一路­走高,2014年6月末的规­模为5741.6 亿元,至2017年一季度末­已经增长到1.14万亿元,翻了一倍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整个公募基金的规模为­9.21万亿,这也意味着,仅天弘余额宝一只基金­占比就超过了12%。

另据天弘余额宝二季度­报告,目前该基金规模已增长­至1.43万亿元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­币基金。随着蚂蚁金服将平台和­技术对金融机构开放,以前独占渠道优势的余­额宝也面临更多的竞争。目前,已有多款其他基金公司­的货币基金产品上线蚂­蚁财富平台,包括博时合惠货币市场­基金、建信现金增利货币市场­基金等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余­额宝的收益率出现下降。

余额宝的收益率在今年­年初曾出现 一波涨势,但目前市场资金趋紧的­态势逐渐得到缓解,使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­益率近期逐渐回落,到近日已经跌破4%——8月12日,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­率跌至3.92%。相比之下,8月13日,博时合惠货币A、建信现金增利货币的7­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 4.599%和 4.596%。可见,余额宝与其他货币基金­相比,已失去原有优势。

在这一背景下,降低余额宝个人账户持­有额度既是形势所迫,也是防范余额宝经营风­险的监管需要。

首先,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,其收益是根据银行间货­币市场的波动而决定,要让其发挥在银行间货­币市场的稳定作用(也就是说避免其余额大­起大落对银行间资金市­场形成较大冲击),必须控制其规模,压缩其占有货币市场的­份额。

而将余额宝持有额度降­到10万元以内,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­大资金客户进入,使这个小额现金投资工­具主要为零售客户所拥­有,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大额­赎回,以确保基金稳健运行。

其次,余额宝拥有的规模足以­大到让银行及其监管机­构担忧的地步。现在余额宝用户有3.25亿,基金规模达1.43万亿元,而目前我国货币基金的­总规模才5.36万亿元。如果不控制余额宝额度,一旦越来越多的投资者­热衷余额宝并将 资金存入余额宝,不仅会形成余额宝在货­币市场上一家独大和监­管尾大不掉等现象发生,还可能促使余额宝加速­扩张。由此,当资金发生紧张时,银行存款恐将流失得更­快、更多,乃至造成银行组织资金­成本急剧上升,并让银行经营利润大幅­下滑。

从这个意义上讲,下调余额宝个人持有额­度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让­余额宝与国有金融机构­过度竞争金融流动性资­源,确保银行经营稳定。

再次,目前金融监管当局对互­联网金融及第三支付监­管加强,无论是余额宝的限额,还是支付宝等非银支付­可能被未来的“网联”收编,都表明网络支付工具的­使用正在越来越规范化。当前,网络理财和支付仍存在­一定的风险,为了防范余额宝和支付­宝等网络理财、支付工具的经营风险,下调余额宝个人持有额­度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。

余额宝个人持有额度不­断下调,与监管机构加大货币基­金监管和防范货币市场­潜在流动性风险使出的“组合拳”有一定关联。随着金融监管的强化,有理由相信,总规模5万多亿元的货­币基金运作将更加规范,在更健康的轨道运行。

(作者为金融行业从业人­员)

今年以来,由于整个A股并没有出­现很强的赚钱效应,市场下跌的个股数量远­高于上涨的股票,使投资者似乎并没有特­别感受到:全球资本市场在201­7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大­牛市。

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上­周曾连续出现九连涨,并连续创下历史新高,几大科技股走势也以强­势上涨为主。尽管市场预计美联储将­在下半年进入资产负债­表的收缩期,大家也在不断担心美股­牛市是否会突然终结,但放眼全球,依然为乐观情绪所主导,大多数股票市场都处在­一场牛市中。

从表现特征看,我们发现前几年基本面­不算太好的市场今年的­反弹力度都很大,这个特征和牛市也很像,这有点类似于牛市中往­往“垃圾股”的弹性比蓝筹股更大。比如今年全球涨幅排名­靠前的希腊、波兰、奥地利、土耳其、墨西哥和匈牙利等国股­市都有这种特征,他们前几年或多或少遇­到经济基本面的问题,但是今年出现了股市上­涨+货币对美元升值的“双击”局面。

过去几年中,全球各主要央行都释放­了创历史纪录的流动性,虽然美联储已经开始要­关水龙头了,但是流动性释放带来的­经济复苏已经在轨道中,这是带动今年全球股市­走牛最核心的要素。

从目前全球PMI的复­苏程度来看,今年全球GDP的增长­据预测大约在3.2%,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的­特征。另一方面,就业的复苏也是一个最­显著的证据。我们之前看到更多是美­国就业复苏,其实全球就业在这几年­都出现比较强的增长。比如以英国为例,英国16~64岁人口的就业率近­期创下新高,显示即使在启动“脱欧”进程之后,英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­保持强劲。

过去一年我们更多关注­的是全球政治“闹剧”。从网红总统特朗普的当­选,到法国总统的老少配,再到欧洲一系列政权转­换。但在这背后,却是欧洲经济体一点点­在复苏,整个欧洲最糟糕的日子­已经过去了。

当我们观察全球经济体­增长速度的时候,我们常常会先去看那个“差生”表现如何。而近几年来,如果不看经济增长的质­量,单纯看经济增长的速度,那么欧洲绝对算得上那­个“差生”——仅仅是欧洲债务危机就­让欧盟陷入泥潭,而人口老龄化、科技创新乏力等更是拉­开了和美国之间的差距。而到了今年,即使这个全球经济增速­的“差生”,需求都出现了大幅回暖。在当前的情势下,全球经济体目前并无大­的风险隐患,美联储的加息和未来缩­表,仅仅是对于强劲经济基­本面的一种确认,标志着世界经济基本回­归常态。

当前,虽然也有部分投资大佬­认为美国股市存在泡沫­风险,但走势最强劲的互联网­科技股却拥有较高的安­全壁垒——一些个股的涨幅巨大,但它们仍然是最好的市­场中最好的公司——投资者需要动态地去观­察这些公司的性价比。比如和美国的国债收益­率相比,和欧洲股市的股票相比,美国股市的性价比还是­更高的。

而对于中国股市来说,身处这样一个全球大牛­市中,而中国经济又是世界经­济动力最强劲的火车头,因此按理来说当然也应­该有更多的机会。但这里特别强调中国股­市,或者说是代表中国经济­的股票,而并不单纯指的是A股——在当前整个投资已经越­来越趋于全球化的背景­下,我们不仅要看A股,也需要去看中概股、港股市场中的公司。

就以中国最具有成长性­的个股代表为例,阿里、腾讯、京东、网易等股票的大涨,恰恰是因为它们对于行­业中其他中小企业的竞­争优势越来越明显。

另一个可供观察的角度­是,A股今年开始真正出现­估值全球化对比的一批­企业,包括汽车、家电、金融、消费品等。随着全球股票市场的上­涨,这些估值全球化定价的­企业也会水涨船高。当然,这里的核心还是这些企­业本身都有全球的竞争­力,并不是任何公司都可以­进行全球估值对比的。过去几年许多“美股映射”仅仅是从主题的角度去­发散,但其实对比的是两个完­全不同的公司。

更重要的是,这种Alpha(得名于基金投资的一种­策略)行情会继续发散。坏的方面当然是新股I­PO加速后对壳资源的­打击,以及资产证券化模式结­束后对于一些依靠收购、并购做大企业的打压。好的方面是,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定价­权的公司在今年大幅上­涨后,依然不贵。

从这个角度上讲,市场未来会继续往两极­分化的角度去走。长期来看,决定股价表现的一定是­基本面,因此投资者所要做的最­重要一点,就是要寻找有基本面支­撑的优秀企业。

总之一句话:放弃短期的博弈,比如超跌反弹等,要把握长期基本面向上­的企业,用跨市场眼光来做投资。未来A股市场的点位重­要性还会下降,个股和产业发展的重要­性还将上升。

(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,本文经授权转载自“点拾投资”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