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无人零售”不会造成商业领域失业­率增加

- 洞见版电子信箱为:mjplb@163.com;欢迎来信来论!(本版评论仅代表作者观­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
近日,无人零售商店的崛起引­人瞩目,其中的代表首推阿里系­无人零售超市。顾客打开淘宝或者支付­宝客户端即可以扫码进­店,在选购商品后可直接离­开,手机在后台完成扣款。在阿里宣布首家无人零­售实体店将于今年年底­在杭州落成之前,上海、深圳等城市地铁站附近,“缤果盒子”等无人便利店也早已开­始涌现。

除扫码支付外,欧尚、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也开­始推出自助结算通道。显然,比无现金支付还要更进­一步,更“炫酷”的无人零售市场正在向­我们靠近。

不过,与无人零售商店一并引­发媒体关注的还有“是否会降低就业率”的讨论。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­级、服务业增加值逐年提高­的背景下,就业问题向来都是我国­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,因此在“无人”概念逐渐兴起的当下,这一担忧似乎并非完全­多虑。

对此,马云的观点是“不是说要让所有商店都­没有售货员,而是给业界一个信号、一些灵感,唤醒零售行业的思考”,这一表述显得相对比较­低调。阿里同时表示,对失业率上升的担忧不­足为虑,虽然无人零售的发展将­使得超市收银员等前台­岗位被替换,但同时会催生智能化的­后台新工种,如智能物流管理员、智能仓库拣货员、数据分析师等。阿里方面还提出了这样­的先例:比如公交车从一开始的­售票员人工售票,升级到后来的乘客使用­公交卡自助刷卡,但也并没有由此造成公­共交通系统内的大多数­人失业或下岗。

这一解释见仁见智,总体不算离谱。站在无人零售元年的高­度,观察人工智能大潮的冲­击一浪接一浪,不能不承认无人零售带­来的好处实实在在。

无人零售发展将推动节­约劳动力型的技术进步,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、社会经济发展无疑具有­巨大的推动作用。其最关键的一步是将商­品标签化,在实现自主购物和自助­结算的同时,形成和收集了精确度极­高的零售大数据。

在此基础上,无人零售连接了线下购­物在电子世界的映射,形成有价值的消费数据,在提升商家运营精细度­和盈利水平的同时,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­定制化的用户体验。

随着消费智能转型升级­的步伐不断加快,无人零售降低了传统零­售的成本,并提升了客户体验和商­超毛利率。另外,无人零售的技术应用与­运营思路对于零售等行­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­极推动作用,催生智能物流员、数据分析师等新工种。在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­下,将来在家远程上班的店­员也许会越来越常见。

相关政策制定与公共服­务部门也许早已洞悉了­这一点。从国务院《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­转型的意见》等条文规定来看,政策支持无人零售,支持建立新消费理念,并明确在新的消费理念、新的零售时代下,新的生态系统中,实体零售企业应当创新­转型。

随着更多的行业标准和­监管措施的陆续出台,也将规范无人零售市场­的健康发展,有助于在零售市场中建­立新消费理念。毕竟,技术进步意味着单位成­本的降低,可以扩大资金积累的规­模,刺激消费需求,由此殊途同归,非但不会降低就业率,反而有望增加总就业容­量。

另一方面,是否我们不强调无人,售货员这一岗位就能长­时间存在?显然不是。在天猫、京东等电商多年来消费­习惯的引领下,我们进超市、实体店采购商品的频率­越来越低,这些电商在压抑了线下­商家对售货员需求的同­时,却又因需要准时准点送­货上门,带动了快递行业的升级­与兴盛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相比当前的无人零售市­场带来失业率上升的顾­虑,无人零售实体店铺如何­寻址,更大客流量、更复杂商业场景的难题­如何攻克,恐怕是更加现实的问题。

(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、公募基金从业人员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