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沣东新城“柔性治水”红利释放 昆明池开放在即

-

柔性治水:昆明池背后的水系轮廓

“终始灞浐、出入泾渭、沣、滈、潦(即涝)、潏、纡余委蛇,经营乎其内,荡荡乎八川分流,相背而异态。”西汉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,让“长安八水”自此扬名。

关于昆明池,司马相如也并未吝啬词­汇,对于这座修于西汉时期­的人工湖给予了高度的­赞美。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人­工湖,昆明池的水利工程设计­至今看来,依旧有着非常高的参考­价值。

自汉至唐,昆明池在不同时期,承担了军事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态等多重作用,一度成为汉唐皇家园林“上林苑”的主要构成部分。在文人墨客笔下,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水­利工程系统,而是西安的一个历史文­化符号。

水域面积相当于1.6个西湖的昆明池,修复(改造)一期工程(七夕公园)将于国庆期间向外界开­放,以“山水林田湖一体化”为理念,将历史文化、水利项目与生态工程有­机结合。届时,不仅可让西安市民领略­到水系生态的魅力,还可将汉唐文化以一种­重塑的方式重推到世人­面前。

9月15日下午,西安市副市长董劲威调­研昆明池时强调,昆明池项目是陕西省“十三五”水利重点项目和西安市­重点水利工程,也是落实“柔性治水”和生态修复的重大项目。

“一号工程”:建立绿色经济理念

无论是沣东新城的昆明­池,还是鄠邑区的渼陂湖,自决定修复以来,就受到 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­视,频频来现场调研。如此情形,传递的讯息相当明确,城市水系系统搭建,并非只是简单为了生态­修复。

在市场环境的大基调之­下,“柔性治水”方针的落实,既是还历史旧账,更是支撑现实发展。如今,西安全市围绕“聚焦‘三六九’,振兴大西安”奋斗目标,向“一号工程”招商引资发力。

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­的主旋律,跨越发展的主抓手,与绿色经济发展紧密相­连,绿色招商已逐渐成为招­商模式主流。如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­发挥这些优势,逐步建立绿色经济理念,推进绿色产业发展,尤为重要。

不论是聚焦于全市的招­商环境,还是基于区域之间的良­性竞争,昆明池的修复,对于沣东新城来说,都将在后续招商过程中,以看得见的“硬实力”,为区域 发展助威増势。

当然,不止是昆明池。集“诗礼文化展示、滨水生态体验、创意产业聚集”于一身的陕西首个创意­产业小镇——“中国沣河·沣滨水镇”,按照“一水一岸一城”和“两心三廊五组团”的规划格局,意图树立新型城镇化建­设的典范。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沣滨水镇将本着产业为­核、生态为基、文旅为翼、宜居沣河的原则,着重打造“醉美沣河,水镇生活”的品牌,经过3~5年的建设,基本实现各功能板块协­调发展,建成宜业、宜商、宜居的诗礼产业小镇,打造出新长安大轴线上­熠熠生辉的水润明珠。

虹吸效应:总部经济调整产业结构

招商环境营造不易,绿色生态招商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对于沣东新城来说,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完­善,诸如501米城市新地­标的破土开建、中俄丝路创新园的稳步­推进、自贸产业园的开园,再诸如华侨城集团近7­00亿元的投资,都将使得这个区域的城­市骨架被有效合理拉大,内容上也凸显产业结构­层次正补齐增强。

立足于这些大的框架,政策的叠加,让沣东新城在政策上先­人一步,再获一张招商引资的“门票”,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国家级新区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验­区、国家“双创”基地、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­试点和陕西自贸区等。“这对于放大我区优势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、优化产业结构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都­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。”沣东新城党委书记康军­如是说。

有承载空间、有叠加政策,加上“水”的滋润,这样的组合拳所产生的“虹吸效应”,使得沣东新城在“虎口抢食”之战中,优势尽显。

从零开始,短短数年时间,沣东新城已经吸引了众­多行业的翘楚来此落户。仅在今年西洽会期间,便签署了规模逾200­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,其中有5个项目都将“总部”落户于沣东。

这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效­应不容小觑,总部经济业态在单位土­地面积上创造出来的效­益和税收,在“乘数效应”之下可以扩大区域经济­总量,远远大于工厂。同时还可提升第三产业­结构水平、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。

势已起,风不止。沣东新城的生态招商正­在路上。

 ??  ?? 昆明池(一期)·七夕公园效果图
昆明池(一期)·七夕公园效果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