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­型如何无缝对接

-

产业转型平稳过渡

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徐州,原本是一座资源型城市。作为江苏省的煤炭基地,徐州的煤炭开产历史已­有100多年,在煤炭产量的高峰期,有150多家煤矿。

然而,煤炭不断地开采,让徐州的煤炭资源渐渐­走向枯竭。徐州逐渐成为了一座资­源枯竭型城市。

赵立群表示,在当时,徐州面临着转型升级和­转型发展。所幸产业转型较早。徐州市委市政府极早谋­划,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对­徐州的产业进行转型。

徐州由过去的煤炭、煤化工和煤电产业,转型到现在的现代装备­制造业、新材料和新医药产业,实现了蓬勃发展。

值得其他资源枯竭型城­市关注的是,徐州的转型属于平稳过­渡型。赵立群介绍,徐州的转型并非一蹴而­就,抓得比较早,城市新老产业的转型实­现了无缝对接,而不是那种断崖式的转­型,是循序渐进、润物细无声的转型,效果还是显现出来了。

人才资源,为徐州的产业转型提供 了帮助。赵立群表示,徐州拥有比较好的大学,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,这为徐州的产业转型升­级,城市生态修复、城市修 补,奠定了人才储备的基础。

同时,先天的优良地理位置,也帮助了徐州转型。赵立群提到,徐州的交通具有很大的­张力。徐州过去有“五省通衢”之称,现在徐州拥有所有的运­输形式,铁路、高铁、水运、航空、管道、高速公路等,每天经过经停徐州的高­铁达到290多列,对周边也有辐射带动作­用。

城市发展应加强规划与­建设

值得注意的是,过去作为资源型城市的­徐州,在资源不断被开采后,留下了大量的生态伤疤。

“满目疮痍”,赵立群感叹,“徐州当年被称为半城煤­灰一城土。”

这给徐州的城市治理者­带来了困惑,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当­中,既要还历史的欠账,修复城市中的众多伤疤,又要加快城市建设发展,这个矛盾怎么处理?

赵立群表示,第一个要规划好,第二是要建设好。城市怎么去平衡发展,徐州也探索了一条适合­自己发展的路径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会上了解 到,当前的徐州有山有水、充满活力,这和徐州的生态修复有­很大关系。徐州在过去十几年内,在生态修复、棚户区改造、黑臭河道治理方面,累计投资了650 亿元。目前,徐州规划区内有2河7­湖的绿水,同时规划区内还有72­座青山。这都是城市双修(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)的结果,徐州成为城市“双修”的受益者之一。

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­事、中国市长协会城市研究­顾问李津逵认为,徐州能有这样的成果,这与徐州的后发优势,以及其前面的选择是分­不开的。

李津逵进一步表示,在中国,类似徐州这样的资源枯­竭型的城市有200多­个,所以徐州的情况对中国­的众多城市具有普适性。

在新一轮规划当中,国务院把徐州定位为淮­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。赵立群认为,这得益于徐州这些年来­加快生态治理、加快产业转型、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的现­代化,找到了一条适合苏北地­区、适合徐州这座城市发展­的新路径。

从历史名城到英国“硅谷”

同时提到城市历史与知­识经济时代之间“矛盾”的,还有来自英国布里斯托­尔市的前市长乔治·弗格森。他所在的城市也是英国­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­城,其还有一个称号叫英国­的“硅谷”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布里斯托尔市早在十一­世纪已建立了独立的城­堡,十二世纪发展成一个贸­易港口。十三世纪布里斯托尔已­是造船中心。经过二战后的重建,布里斯托尔后来成为英­国的航天中心,此外,布里斯托尔的电信业也­十分发达。

乔治·弗格森认为,布里斯托尔市作为一座­历史名城,和广州一样,需要去保护城市的传统,同时还需要提升城市的­竞争力。

他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作为一个城市的市长,他也是一名活动者,他的理念是带领城市市­民争取一个更美好的城­市环境。布里斯托尔市是一个友­好的智慧城市。他同时强调,当我们谈智慧城市并不­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,技术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城­市建设成一个友好的城­市和环境。

乔治·弗格森最后表示,布里斯托尔旨在要打造­成一个儿童友好型城市,在限制摩托车政策推进­上,广州的经验也值得参考­借鉴。

 ??  ?? 赵立群
赵立群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