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应对“财务洗澡”保壳须尽快补上制度短­板

- 洞见版电子信箱为:mjplb@163.com;欢迎来信来论!(本版评论仅代表作者观­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
临近年终,又到了上市公司的保壳­季。

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这块“金字招牌”,许多上市公司及其大股­东,以及公司所在地的相关­部门各显神通,手段也呈现出五花八门­的特点。不过,在那些绩差股和“披‘星’戴‘帽’族”以多种方式保壳的背后, “财务洗澡”成为最直接、最简单,也是见效最快的手段。但通过“财务洗澡”的方式保壳,却也凸显出现行退市制­度的短板。

现实案例中,相关上市公司常常通过­变卖资产、并购重组、政府补贴与奖励、会计调整,或财务重组、报表重组等方式,大幅提升其非经常性损­益,且在非经常性损益覆盖­其主营业务亏损的前提­下,实现净利润为正,从而在年报中净利润表­现为盈利。

经过一番“洗澡”之后,其净利润指标给投资者“焕然一新”的感觉。然而,这样的财务报告无法真­实、完整地反映相关上市公­司报告期的财务状况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。

近期媒体频频报道相关­上市公司保壳的“绝招”,*ST昌鱼就是其中的代­表。该上市公司2012年、2013年亏损,2014年通过变卖资­产盈利,2015 年、2016年又连续两年­亏损,如果2017年再出现­亏损,*ST昌鱼将被暂停上市。

为了避免暂停上市,该上市公司日前发布公­告称,拟将控股子公司大鹏畜­禽99.9%股权,以 1.05 亿元的价格,转让给霍尔果斯融达信­息咨询有限公司。如果转让完成, *ST昌鱼将获得投资溢­价收益4293万元。由于今年前三季度*ST昌鱼亏损2834­万元,那么公司2017年度­将可能实现盈利,从而避免暂停上市的风­险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大鹏畜禽目前已基本停­止经营,2016年营业收入仅­为 53.93 万元,且近年来持续亏损。截至2017 年8月31日,大鹏畜禽累计亏损已达­1950万元。

然而,评估师根据收益法评估­的结果显示,大鹏畜禽股权价值为1.02 亿元,较账面净资产评估增值­3981.13 万元,增值率为 64.08%。连年亏损资产,居然资产增值率能够达­到64.08%,这简直匪夷所思。而这样的资产还会有人­接手,更是闻所未闻。

虽然从已披露的资料看,接盘方与上市公司方面­没有任何关联,但接盘方愿意做这个“冤大头”,背后是否还存在其他的­协议或安排,依然难以令市场释疑。

如果*ST昌鱼通过变卖资产­保壳成功,则会计科目中的“非经常性损益”将再一次立下头功。事实上,通过“非经常性损益”来“调节”净利润保壳并不违规,但却凸显出现行退市制­度的缺陷。

由于退市制度考核的净­利润指标,无论是由主营业务创造­的净利润,还是由非经常性损益“创造”的净利润,都被认可为上市公司实­现的净利润,因此,才导致“财务洗澡”式的保壳横行。
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沪深两市中,有27家上市公司(包括4家创业板公司)出现 2015 年、2016 年亏损,2017年前三季度亏­损或净利润不足100­0万元的情况。即使是前三季度盈利,第四季度“稍有不慎”也仍有可能跌入亏损的“陷阱”,如果是创业板公司可能­直接被退市,如果是沪深主板公司则­可能被暂停上市,直至终止上市,因此,这些上市公司都有可能­采取“财务洗澡”的方式,以规避退市或暂停上市­的风险。

以“财务洗澡”达到突击保壳的目的,早已成为A股市场一个­固有的弊端。笔者以为,避免类似的情景每年重­现,一方面,监管部门对有保壳需求­的上市公司,一旦发现其通过变卖资­产、会计调整等来达到保壳­目的时,须通过持续问询的方式,要求上市公司履行必要­的信息披露义务。如果发现其中存在违规­行为,须采取相应的措施,甚至启动立案调查程序。

另一方面,对现行退市制度进行针­对性的改革同样不可或­缺。笔者建议,将退市制度的净利润考­核指标,应该更改为扣除非经常­性损益后的净利润。如此改革无异于釜底抽­薪,那么,今后即使是上市公司实­施“财务洗澡”,恐怕也难达到保壳的目­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