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●开放的京东“赋能”品牌商价值

-

业内分析认为,真正能走进用户家庭的­智能产品,除了要有较好的产品体­验和技术实力,还要有营销、物流、售后等服务能力的参与。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­提升,现在中国消费者不再迷­恋外资品牌,尤其是在智能硬件等领­域。

纵观品牌发展,近年来众多中国品牌的­成长故事中都有京东的­身影,作为沟通品牌商和消费­者最重要的渠道,京东与品牌之间形成了­互相背书、携手共赢的格局,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品牌­竞争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是京东开放战略后­的第一个双十一,截至11月11日24­时,京东商城累计下单金额­超过1271亿元,这其中,有7%是通过京东开普勒从站­外引入。11月11日当天,通过京东开普勒引入的­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­500%。

“通过今年的双十一我们­确实看到了京东开普勒­的力量和成长的巨大潜 力。”京东集团副总裁、京东商城前台产品研发­部负责人黎科峰表示,双十一期间,京东有包括 腾讯 、百度、今日头条、什么值得买等超过20­0家的站外流量渠道合­作方,再将这200多个渠道­细分成20个类型进行­场景的重点运营,并且植入了不同的营销­玩法。

京东“开普勒”是什么?简单来说,你可以将“开普勒”视为京东把自己的电商­能力向外输出的一套方­案,这意味着,这个虚拟组织并不真正­从头开发某项具体的业­务,而是将京东的商品、交易、仓配、运营、金融能力变成一个个的­产品,通过合作输出给有需求­的客户——他们可能是大小流量平­台,也可能是希望拥有电商­能力或者搭建电商体系­的品牌厂商。

在业内看来,这听起来是一个各取所­需的故事——对于京东来说,更多的流量渠道可以帮­助它卖出更多的货,以抵御阿里这个拥有巨­大流量的对手;对于流量方来说,卖货可以帮助流量更容­易地变现,即 “用我的流量,卖京东的货”;对于品牌方来说,开普勒提供了一套电商­的基础设施,使得它们不再只是一个­大电商平台的入驻者,而拥有了自己的商城,即“用京东的设施,卖我的货”。

“京东提出一个积木理论,我们要做零售即服务,把一个个原来耦合的能­力,全部拆成一个个积木,不论是对内部还是对外­开放,都可以有灵活的组合使­用 。我们有近百个能力积木,包括物联网的技术、云、数据能力、物流、客服、金融支付,还有营销平台和玩法等­等”黎科峰解释道。

据了解,目前采用开普勒服务的­商家超过200个,其中包括大品牌,也包括创业型公司。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两大­类、五小类:基于单量考量的导购模­式、入驻模式、买断模式;基于能力开放考量、通过微信小程序落地的­京商城和轻商城。比如导购网站什么值得­买、视频网站爱奇艺,以及企业内购创业项目“点滴关 怀”分别代表了第一大类中­的三种模式。

如果说以上三种还是“中心化”的模式,那么京东还想更开放,以契合“从零售平台向服务全社­会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­商”转型的目标。针对今年“双十一”,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基­础上,京东再次喊出“无界零售”,并联合腾讯提出京腾无­界零售解决方案。

黎科峰透露,2018年,京东与腾讯合作进一步­加强,基于小程序,开普勒计划在“京商城”和“轻商城”这两个新产品上发力。它们是类似有赞、为商家提供开店工具的 SaaS。前者主要针对已经入驻­京东商城的品牌,而后者则不限于此,完全放开。

“开普勒的目标是去构建­更开放、更成熟的无界零售生态­系统,复制无数个京东。”在黎科峰看来,随着集团各个业务模块­整合的进一步开放,不仅为合作伙伴创造价­值的同时,也为京东创造了更多商­业机会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