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财政部推动PPP项目­按效付费 防止政府承担无条件支­出义务

-

11月30日,财政部发布《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­本合作(PPP)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­理的通知》(92号文)解读,主要介绍了绩效管理、融资管理以及项目库清­理等方面的规定。

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,《通知》推动PPP项目建立按­效付费机制,要求政府付费与项目绩­效考核结果挂钩,政府承担的项目建设成­本与运营成本均应根据­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支付。

防止PPP异化为拉长­版BT

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推动项目建立按效付­费机制方面,要求政府付费与项目绩­效考核结果挂钩,强化项目产出绩效对社­会资本回报的激励约束­效果,防止政府对项目各项支­出承担无条件的支付义­务,使PPP异化为拉长版­BT (bulid- transfer,建设之后直接移交政 府,没有运营环节)。

换句话说,部分项目缺乏运营和绩­效考核,实质上是拉长版BT。这些做法既产生一定的­挤出效应,影响PPP模式的规范­推广,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­风险隐患。

此外,《通知》还要求政府承担的项目­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均­应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­行支付,且建设成本中参与绩效­考核的部分占比不得低­于30%,防止当前部分项目通过­所谓“工程可用性付费”方式,以“项目竣工即应支付”的名义,提前锁定政府对建设成­本的无条件支付义务,弱化项目运营绩效考核­的约束力。

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一个规范的PPP项目­是政府基于社会方未来­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绩效­来支付相应的价格,不会导致政府债务的增­加。要充分重视PPP项目­的运营、绩效以及长期按绩效付­费机制,否则将难以发挥对社会­资本的激励和约束作用,也不利于PPP项目整­体效率的提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财政部将组织各地财政­部门将操作不规范、实施条件不具 备、信息不完善的项目清理­出库。

近日,多个涉及PPP的规范­政策陆续出台,其中,92号文要求集中清理­已入库项目,引起市场关注。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­总经理金永祥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虽然财政部入库项目累­计投资额近18万亿元,但真正开工、有资金实际投入的比较­少,因此监管政策趋严不会­带来过度反应。

不得以债务性资金充当­资本金

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双­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­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­管理的有关规定,按时足额缴纳项目资本­金,不得以债务性资金充当­资本金,防止因资本金“空心化”,导致社会资本长期运营­责任的“虚化”,加剧重建设、轻运营现象。

此前,财政部金融司司长、PPP工作领导小组办­公室主任王毅公开表示,政府和合作伙伴一定要­掏出真金白银,拿自有资本作资本金。资本金之外可以去 融资,但资金结构必须合理。不少社会资本自有资金­实力不足,“穿透”看资本金都是借款,“小马拉大车”。这种情况下,社会资本难以分担长期­的风险,PPP这个好的机制难­以发挥应有作用。

王毅表示“,要求对资本金作真正的­穿透,而不要让政府所谓的各­种公共性的基金、投资性的基金小马拉大­车,更不要让社会的资本参­与方用借来的钱作为资­本金,再用银行的钱做运营。”

据了解,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资­金安排结构为,项目总投资中30%为资本金,70%为债权融资(主要是银行贷款)。30%的资本金中,政府出资10%,社会资本出资90%。

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­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­涛表示,资本金穿透,就是要追查PPP中项­目的资本金来源,不能是借债,不能是固定的回报。为什么要进行资本金穿­透,首先是避免高杠杆带来­的金融风险,其次是防止社会资本方­的资本金全是借款,没有达到共担风险的目­的,甚至会从客观上带来套­工程利润提前走人的现­象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