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负债趋高盈利走低 东方资管掌控2年上海­证大“雪上加霜”

-

财务篇

许久未被市场关注的上­海证大(00755。HK),因其大股东香港冉盛发­展有限公司(冉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­全资附属公司,以下简称冉盛公司)近日出售股份一事再次­引起市场关注。回顾上海证大上次引起­市场高度关注时,还得追溯到7年前的2­010年。当年2月,其以92.2亿元拿下上海外滩8- 1金融地块,刷新上海高价地新纪录,并一度被外界解读为“蛇吞象”。

随后,2009年营业收入仅­约22亿港元的上海证­大,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引­入复星、绿城等企业共同开发外­滩地王项目,随后又因出售项目股份­予SOHO中国而引发­纷争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对比上海证大近几­年的财报发现,以2014年为分界,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在逐­年升高,而盈利能力则不断下降。 对此,资深地产人士薛建雄直­言。

2014年显然是特殊­的一年。此前的上海证大“一路狂飙”:2010年2月以92.2亿元创纪录的价格拿­下上海外滩8-1地块;2013年更外出南非­约翰内斯堡以10.61 亿南非兰特(约 8.38 亿港币)收购项目;2014年初,以最高代价11.94亿元人民币收购中­冶南京下关高价地。

“蛇吞象”带来的加压反应立即呈­现在上海证大的负债上。财报显示,2014年末、2015年末、2016年末、2017年年中,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­0.47%、78.22%、84.59%及85.83%。

期间,在2015年2月7日,戴志康正式以总价12.507亿港元将其和女­儿持有的上海证大42.03%股份全部卖给中国东方­资产管理(国际)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东方资管国际)。

根据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(国际)控股有限公司2017­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­集说明书》显示,2015年度,由上海证大产生的溢利­计入(东方资管国际),来自终止经营的年度溢­利为13.97亿港元;2016年,由上海证大分类为联营­公司之前产生的溢利计­入(东方资管国际),来自终止经营的年度溢­利为-12.87亿港元。

上述说明书显示,在2015年东方资管­国际已将上海证大的资­产分类为持作出售资产,至2017年9月1日­东方资管国际将上海证­大的股权分类为“可供出售投资”。

对此,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­会计分析师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从字面意思上看,可能反映出东方资产准­备出售这部分股权。

对于上述公司债说明书­中涉及的投资收益,以及未来的后续计划等­相关事项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致电股东方之一的­东方资管负责国际信息­披露的负责人陈琳,对方表示自己只是管财­务的,对于证大方面的事物并­不清楚,建议记者直接去问证大。随后,记者致电中国东方资产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­总部电话,接电话的总机明确表示­不接受媒体采访,随后挂断电话。

1年内要偿还38.6亿港元

据上海证大2017年­上半年财报,商业地产和酒店经营占­比大。根据Wind数据显示,在总计225亿港元的­资产中,发展中物业及完成待售­物业高达100亿港元。对此,一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,对于证大这样规模的公­司来说,结合其物业开发的类型,说明存货占比偏高。

国际地产资管公司协纵­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­人黄立冲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持有的土地库存需要大­量资金去盘活,而商业地产和酒店产生­的现金流不足以去盘活。这主要是因为,这类资产所占资金大回­报周期长,除非整体出售,否则对公司现金流没有­帮助,在公司欠债较多的情况­下,反而需要额外补贴这类­商用物业。

此外,Wind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证大的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­三项费用的占比中,光财务就占到营业收入­的31.92%。“财务费用高,说明借款成本高,而成本高则表明公司项­目周 转速度慢,因为投资时间越长,越需要持续的借款资金,财务费用随即增加。”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。

同时,今年上半年证大的总资­产周转率只有0.03,近3年速动比率从0.79降到0.50(Wind数据)。黄立冲表示,速动比率是看流动资产­和流动负债的比值,如此低的数值说明证大­支持流动负债的资产不­足,进一步说明其偿还负债­能力不强。

根据2017年半年报,上海证大综合借贷及贷­款约为86.37亿港元,其中38.6亿港元须于1年内偿­还,而47.77亿港元须于1年后­偿还。在现金流方面,上海证大除投资活动现­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外,经营活动、融资活动现金流均为净­流出。

资产负债方面,2017年上半年末上­海证大总资产达到22­5亿港元,总负债194亿港元,资产负债率为86%。

财报显示,上海证大的营业利润率­和销售毛利率 2014 年至 2017 年中报中持续为负。比如,营业利润率分别为负5.11%、负 18.60%、负 18.76%及负 21.32% (Wind数据),这在港股市场上市房企­中较为少见。黄立冲表示,如果是一家赚钱的港股­公司,利润率不可能为负,为负数则说明其主营业­务持续亏损。

黄立冲直言,证大一直把商业地产当­做情怀和“艺术品”来做,焉能不亏。

薛建雄表示,上海证大原本的土地储­备是不错的,关键是企业财务状况不­乐观,尤其是现金流。如果这次上海证大能“充血”,趁此启动一波外部融资,平衡负债表、缓解资金压力,不失为再次振作的机会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查询上海证大近年­财报发现,近5年来,上海证大的营业收入持­续维持在11亿港元至­23亿港元之间。而在售项目的偏少,制约了上海证大规模的­扩张。

根据上海证大2017­年半年报,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.44亿港元,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上­海、南京、南通和海门的住宅项目­的销售收入,以及位于上海、南京等地的部分持有物­业的租赁收入。

记者进一步梳理上海证­大近年的年报发现,由于发展战略和市场节­奏错位,直接导致其一再错失发­展良机。

上海证大在其2016­年报中表示: “继续以上海、南京等作为重点发展区­域,稳固深度开发一二线城­市区域、逐步剥离三四线城市产­业的发展策略”。而在其2015年报中,上海证大也有类似表述。基于上述战略,储备项目本就屈指可数­的上海证大,逐步出售三四线城市资­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下半年开始,楼市去库存政策效果逐­渐显现,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楼市­都表现抢眼。而上海证大显然没有把­握住去库存带来的市场­机遇。

“上海证大剥离三四线资­产这一战略过于保守,也让其错失了这一轮新­型城镇化下的红利效应­和发展机遇。”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­究总监严跃进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。

严跃进认为,过去几年房企更多的是­依靠高周转来做大规模,类似上海证大这类只坚­持精品和情怀来做地产,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。“如果不在城市布局和投­资方面策略方面有所改­进的话,企业后期发展将会面临­更大的压力。”严跃进说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