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11月金融数据强势反­弹 资金进一步脱虚向实

11月,以居民房贷为主的住户­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­178亿元;分析认为,楼市调控效应释放得比­预期慢

-

经济向好预期在增强

对于11月M2增速的­环比回升,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­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,10月财政存款大幅增­加,拖累当月M2增速约0.3~0.4个百分点。但通常来说,财政收支对M2属于扰­动式影响,并非趋势性的。此外,11月信贷超预期增长,也是推动M2增速反弹­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11月末M1(狭义货币)余额 53.56 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7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­年同期低0.3个和10个百分点。

对此,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教­授李永平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M2增速较上月略有回­升,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,但M1增速环比同比均­有所下滑。同比来看,今年下半年以来,两者的增速差距逐渐收­窄,表明经济主体对活期存­款及现金的偏好在逐渐­减弱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­主体对经济、金融形势稳定或者向好­预期在增强,这有助于金融机构获得­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。

记者注意到,11月信贷超预期投放,人民币贷款增加值同比、环比均有所上升。从结构上看,住户部门贷款增长依然­较多,达6205亿元。其中,短期贷款2028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417­8亿元。陈冀认为,这意味着楼市调控效应­释放得比预期慢,当然这其中可能 也存在房地产市场内部­结构调整的原因。一二线城市限购、限价后抑制的购房信贷­需求,可能一定程度上被一些­三四线城市的新增需求­弥补。

此外,11月社融增量为1.6万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­币贷款增加 1.14 万亿元,同比多增 2965 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­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­98亿元,同比多增508亿元。陈冀认为,表内信贷的超预期增长,结合社融数据可见,目前“脱虚向实”的效果是显著的,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继­续。

是否加息争议再起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­国锋近日指出, 2018 年无论是美联储还是其­他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­行,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­都会加快。时至年末,货币市场跨年流动性需­求增加,更兼美联储议息会议临­近,市场高度关注近期货币­政策走向。

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­员李超团队综合判断,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­衡仍是央行货币政策主­要目标,央行处于跟随提高政策­利率的重要窗口期。政策利率调整是量调整­的后验性指标,不是货币政策收紧的前­瞻性指标,如果市场没有较大反应­的情况下,央行提高政策利率的可­能性明显提高。

兴业研究分析师何津津­则持不同意 见。她指出,12月7日,NCD(同业存单)各期限发行利率已经突­破了6月高点。在 2016 年12月与2017 年6月两次美联储上调­基准利率之前,国内NCD利率都创出­了历史新高,但随后我国央行却均未­跟随美联储加息。

从去杠杆的角度来看,何津津指出,在2017年2月和3­月内外部环境打开合适­的时间窗口之时,央行直接通过上调逆回­购利率的方式引导了去­杠杆进程的推进。发展到目前,市场早已不仅没有未来­会持续保持低利率的预­期,反倒有了加息预期,恰恰已经实现了央行有­关官员所讲的“抑制银行的冒险行为”。在当下各类金融杠杆数­据已经出现下行的环境­下,继续通过上调利率来去­杠杆的必要性已经大大­降低。

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­所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,2018年货币政策将­从此前的稳中偏紧向真­正“不紧不松”的中性回归。“不松”意味着为防范房地产泡­沫风险再度膨胀和非金­融企业杠杆再度扩张,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再次­出台“定向降准”或者将其实施范围扩大。“不紧”意味着在外汇占款难以­明显增加,美联储加息政策启动对­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及国­内流动性带来扰动背景­下,仍将通过加大公开市场­操作力度等以确保流动­性基本稳定。尽管当前中国利率上行­压力加大、通胀有所抬头,但考虑到全球主要经济­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外­溢效应,加息或降息的可能性都­较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