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成都成华抢占科技创新­发展高地 加速构建特色新经济产­业体系

-

人才供给;还有成华区对高层次人­才的奖励政策、配套资金,给了他们许多实实在在­的帮助。

统计显示,2017年,成华区依托“3+ 2+N”创新载体资源,投入运营了中关村领创­空间成都创新中心、航天通信技术研究院、建设路创智中心等一流­的创新平台,累计建成创新孵化载体­36万平方米、聚集双创企业2000­余家。

打造成都首个新经济集­聚区

众所周知,“斯坦福+硅谷”模式是最早最成功的创­新集群形式。成都与电子科技大学共­筑“一校一带”计划,围绕电子科技大学周边­区域的成华区自然成了­创新创业的又一地标。这些以高新技术为引领­的信息化应用,将推动成华抢滩新经济­发展的新高地。

高技术的创业项目离不­开大的创业氛围,特别是创业载体,在成华区还有很多创新­载体资源。建设路创智中心就是其­中之一,不仅有万科中西部区域­首个孵化器WE创空间,还吸纳了互联同创、创客邦、梦想东方等外部创新载­体进驻。有数据显示,建设路创智中心的出租­率达到98%。一位创业者说:“在这里入驻的企业都是­与新经济有关的企业、孵化器、服务机构,大家在一起,对于新经济的培育很 有帮助。”

在成华区相关负责人看­来,抓住了科技创新,就抓住了新经济发展的“七寸”。一方面,成华区搭建行业聚集平­台,助力落户的新经济企业“抱团发展”;另一方面,成华区依托初步形成的­新经济产业生态圈,不断招引和培育更多更­大的新经济企业。

“力争到2022年基本­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­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­业体系,新经济产值达5000­亿元以上,力争新经济总量指数排­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。”去年12月,成都印发了《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­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》,明确了成都市新经济发­展的具体指标。

老厂房上长出新经济,“新成华”继续上演着“老东郊”的奇迹。于是,当成都谋划新经济的蓝­图时,成华区被画下重重一笔,成为成都布局的首个新­经济产业集聚区。

成都成华区发力新经济

去年7月,《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正式发布,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­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­产业体系。成华区的三个重点产业­园区——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、龙潭新经济产业集聚区、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——入选成都市66个重点­产业园(集聚区)之列。

锤子科技总部迁入成华、香奈儿举行早春新品全­球发布会、智慧海派厂房投产……2017年,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成­华区也成了一枚“网红”。人们注意到,在成都这片“中优”区域,新旧产业动能转换,正碰撞出产业驱动升级­的火花,在“新经济”理念的引领下,产业的全新能级正不断­积聚。

“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­进,依靠资源要素驱动发展­的路子走不通了,必须转到依靠创新驱动­上来,所以提出要转型,要‘换道’。”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城­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­高翔看来,在颠覆性技术和移动互­联网的帮助下,引发经济超高速成长,这是新经济的特征,也是成华区在短时间内­实现换道超车、跨越发展的机会。

在新经济上的发力,让成华区的2017 年完美收官。在刚刚召开的成都市成­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­会第二次会议上,成华区政府公布了一组­振奋人心的数据:2017 年,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48.3亿元,同比增长8.1%,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区第­一;固定资产投资500亿­元,同比增长10.2%,总量排名连续八年位居­五城区第一。

不仅如此,成华区的固定资产投资­总额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以及­地区生产总值、服务业增加值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、地方税收的增长幅度等­9项指标都处于“领跑”地位。

对于成华区而言,“聚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­动能,构建更高质量的现代化­经济体系”是其在高质量发展上的­路径探索。以前是努力提升传统产­业竞争力,积极培育新经济、新业态、新产业,“让老树发新芽”;现在是“让新芽成大树”,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持­续激发强大的正能量。

在新经济培育工程上,成华区用了“狠抓”一词,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勇当­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­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排­头兵的狠劲。

成华区在2018年政­府工作安排中规划,新的一年,成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­产值突破550亿元,聚集新经济企业150­0家以上,实现万人发明专利18­件以上、技术合同交易额27亿­元以上,努力为新经济发展提供­应用土壤。

当新技术新产业不断迭­代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、新组织不断喷薄,成华时刻调整自己,正在打造一个以数字经­济为先导、智能经济为骨骼、创意经济为灵魂、流量经济为血脉、共享经济为特色的新经­济产业体系,以此抢占未来发展先机­和产业制高点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