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从人口“争夺”看城市竞争新格局

-

肇始于2014年的“人口大战”,近期有几个变化:

一是京沪这两个从不缺­人才,甚至要疏解人才的超级­城市,近期也加入“抢人大战”;

二是二线城市人才争夺“白热化”,人才学历门槛降至大中­专及技工,年龄门槛降至50岁;

三是专设人才落户的公­共户口,并放松投靠落户(夫妻投靠、子女投靠、老人投靠)门槛;

四是社保和纳税年限(一般不低于5年)落户范围不断扩大,外来人口落户门槛降低,租房落户政策渐次“落地”。

目前,我国高职高专甚至大学­本专科教育基本覆盖适­龄人口的情况下,人才引入和落户门槛放­松,也意味着“抢人才”转为“抢人口”。

无疑,人才很重要。以往,网罗智力资本、天下英才一直为城市主­政者所重视,但“人才大战”如此激烈,甚至转化为“抢人口”,这还是第一次。那么,当前人口“争夺战”全面爆发的原因在哪里?

笔者认为,首先就是当今“人的因素”之于城市和区域发展之­重要,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。过去,人口往往被认为是负担,但现在,随着城镇化推进、社会保障覆盖城乡,道路、物流、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­通,互联网普及拓宽了视界,城乡居民分享城市化、工业化红利的愿望比过­去任何时候都强烈。同时,消费观念更新,信用消费普及。

特别是,时下城乡居民在优生优­育、抚养小孩、子女教育、改善居住、旅游观光、老人养老等方面愿意支­出。因此,有了人口就有了家庭和­消费,人口在城市“扎根”下来,不管家庭生活消费、教育消费,还是住房消费、医疗等,都是细水长流的城市增­量产值、税收贡献。人口集聚和消费增长会­带动市政设施、基础设施和房地产(包括增量房屋、旧城改造等)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。而且,迁入人口学历越高,综合贡献越大,这就是各地重视人才和­人口的主要原因。

其次,1998年“房改”以来,房地产市场化、城镇化快速推进,但房地产市场化一直快­于城镇化,城市范围扩张很快、新区新城建了很多,但人口迁入速度较慢。2000~2011年,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­长76.4%,远高于城镇人口50.5%的增长速度。目前,全国县以上规划建设的­各类新城和新区,合计超过3500个,规划人口达34亿,能容纳全世界近一半人­口。2014年以后,随着人口流向和楼市空­间发展分化,国家政策转向“人的城市化”,并控制城市扩张“、土地城市化”,地方政府也开始以引入­人口填充已落成的城市­空间。

近期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实施2018年推­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­任务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“人地钱挂钩”的政策,即上级转移支付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落­户人口挂钩,落户的人口越多,财政转移支付、新增用地也越多。2014年以来,为抑制地方“土地城市化”和地方债务,大城市划定边界,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。

近日,国土部受理各地201­8年建设用地申报中提­出“,省级国土部门应依据城­市 2014~2016年平均供地率,审核城市新增建设用地­规模”。近几年,大城市供地完成率普遍­在40%~ 60%。想获得指标外的新增供­地,各地只能靠增加户籍人­口了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国人口形势逆转,流动人口和劳动人口双­双下降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15年全国流动人­口首次减少,从2014年的2.52亿降至2015年­的2.47亿,减少约500万人, 2016年进一步减少­200多万人至2.45亿。截至2016年,我国劳动年龄人口(16~65 岁)人口数比 2011 年降低约3325万,年均减少600多万。另外,老龄化和新增人口锐减­从两头削弱已趋式微的­人口基数。

而且,近年来互联网、高铁和轨道、基础设施等实现互联互­通,依靠外需的发展模式让­位于内需驱动,人口和物资流动成本下­降、便利性提高,产业迁入和新产业引入­变得顺畅。

>>03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