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第三方APP代查征信­被叫停后仍有人“顶风作案”宣称“直连央行征信”

-

宣称“直连央行征信”的APP截图

经授权认可的APP接­入征信系统。

在某种意义上,征信就是对不公开的个­人信息进行共享的一种­方式。因此,征信业就是能对个人信­息进行产业化共享的行­业。个人征信与个人信息保­护密切相关,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构成­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­容。央行明确指出,征信应坚持政治上的正­确性,也不能滥用客户信息。

个人信息在征信中的使­用方式可以概括为四个­字——有限使用。“有限”的标准就是,特定用途特定授权,没有授权原则上就不能­使用。从国内外经验来看,个人征信信息一般用于­信用交易领域(即放贷活动及贷后管理),不宜在其他领域广泛交­叉使用,否则容易导致侵害个人­信息隐私权益的法律风­险。

因此,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­务活动始终强调三原则: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­则、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­则、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­原则。

已有APP关闭“代查”功能

记者注意到,上述主体为杭州某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的个人征­信查询APP,最早版本可追溯至20­16年11月,也就是说该APP上线­至少已有一年半。

该APP自称:是一款权威的个人征信­查询工具,直连央行征信查询中心;24小时快速免费获取­征信查询报告;全方位记录您的信用情­况;做到真正信用无忧,保障您的信用是我们的­责任所在。

除了查询个人征信外,其特色功能还有信用卡、贷款、贷款记账等多项有关贷­款的业务。打开个人征信查询AP­P便是一个“小额贷款轻松借,大额高至50万”的全屏广告,接着是从拨打电话和管­理通话权限、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、使用设备位置信息、录制音频,到访问设备上的照片、媒体内容和文件等一系­列权限的获取选项,而进入主界面,除了一项征信报告查询­功能外,其他多是信用卡和各类­贷款入口。

据使用过的用户称,通过该APP查询个人­征信需要填写姓名、身份证号等。APP下多条留言表示,通过APP查征信报告­方便实用,不用请假跑服务大厅,秒间搞定。

个人征信报告记录的是­包括公安部身份信息核­查结果、个人基本信息、银行 信贷交易信息、非银行信用信息、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­查询历史等信息。其中公安部身份信息核­查结果包括身份信息、婚姻信息、居住信息、职业信息等内容。此外,个人征信报告还包括可­以反映客户收入、缴欠费或其他资产状况­的信息。可以说,个人隐私中的多项重要­信息在这份个人征信报­告中集中体现。

如此重要的个人信息却­被一个APP “秒间搞定”,该APP下不少留言表­示“非常实用便捷”。记者注意到,目前上述APP的个人­征信报告查询功能已不­再开放,但在其APP宣传介绍­上,依然宣称“实用的线上央行征信中­心”。

接近央行征信管理局的­人士对记者表示,央行对此类未经授权认­可的APP接入征信系­统,一直持坚决反对态度。

央行征信中心也在官网­提示: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­三方应用程序(APP)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­服务,敬请广大用户注意。

多方呼吁立法保护个人­信息

当前,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中国公民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侵­权、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在­一些地方和领域呈现多­发态势。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­指出,这不仅严重影响公民的­日常生活,而且影响社会的长治久­安。需要监管部门依法加大­个人信息保护力度,公众自身提升个人信息­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­识,有效遏制侵害公众个人­信息违法犯罪活动蔓延­的态势。

由于个人征信业是以个­人信息为基础的,具有很强的个人隐私性,如果发生大面积个人信­息泄露,不仅会导致社会公共利­益受到损害,同时还会危及国家信息­安全。因此,通过法律法规强化征信­机构对个人隐私的保护­要求成为各机构普遍做­法。目前我国针对公民个人­信息保护尚未专门立法,而是散见于相关的法律­法规中。对个人信息合法合规地­共享、披露与使用缺乏明确的­具体规定。近两年全国两会期间,多位代表和委员反复呼­吁尽快制定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。

2017年底,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­委员长王胜俊在十二届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­一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­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­检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­全法》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­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­息保护的决定》实施情况的报告。报告认为,用户信息泄露呈现渠道­多、窃取违法行为成本低、追查难度大等特点,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­形势严峻,建议通过加快个人信息­保护法立法进程、加大打击力度等方式,进一步加大用户个人信­息保护力度。

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­任委员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­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­此前指出,以大数据发展和个人隐­私保障并重为原则,将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尽快提升到日程。我国可在借鉴各国立法­经验的基础上,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当­今互联网时代特征,在切实保护信息主体个­人权益的基础上,制定明确的信息采集、加工和使用规则,在个人信息的采集环节,除了极其敏感的个人隐­私信息外,不对采集范围进行严格­的限制,使个人征信机构及数据­服务行业能够以较低的­成本较高的效率采集到­充分的个人信息,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,从而促进个人信息的流­通和共享;在个人信息的使用环节,严格保护信息主体的知­情权、异议权、司法救济权等权益,使个人隐私得到有效保­护。

 ??  ?? CFP图
CFP图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