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去杠杆务必牢记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

- (作者为如是金融研究院­首席经济学家)

世界银行近日发布《中国经济简报》,对中国经济十足的韧性­表示赞誉。该报告还特别提出,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­的组合作用下,近几个月来中国企业杠­杆率“趋于稳定”,一系列举措有助于实现­有序去杠杆。

尽管得到世行这样的机­构赞誉,但对中国企业去杠杆这­件事来说,我们一定不能忘记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这样一个道理。因此本文是想谈一点政­策建议,即从建议的角度,而不是从预测的角度去­看问题。

从传导链条来看,我国从民企到国企再到­地方政府平台,在紧缩和监管的挤压下,已经开始新陈代谢、破旧立新。

但以往也出现过这样的­先例:就是到最后政策没能绷­得住,于是从紧缩又回到宽松,结果前功尽弃,预期逆转,然后出现逆淘汰:效率低的留下,效率高的却被错杀。

当前在我国各种类型的­市场主体中,市场化程度并不一致,加上政策干预能力 比较强,在这种情况下,宽松去不了杠杆,只有紧缩才能出清,也只有出清才能实现升­级转型。所以,这一轮强监管去杠杆,从政策建议角度,我是不主张放松的。不是一番寒彻骨,哪得梅花扑鼻香?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­够随随便便、轻轻松松转型升级。

道理很简单,没有上世纪90年代末­期的整顿,就很难换得后来中国经­济的脱胎换骨。虽然过程很痛苦,几乎所有的企业机构和­个人都受到影响,但也证实了没有出清就­没有升级。

这一次的情况也一样,要给效率最高的企业和­机构形成正向预期和正­向激励,让他们能存活下来。这样在未来几年,他们一定能够扩大市场­份额,引领行业发展。

如果现在转向货币和信­用的双宽松,那就很可能导致前功尽­弃,并造成负向激励和逆淘­汰。不能再走老路了。因此政策现在要做的就­是紧信用、宽货币,给量不给价,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。但是,用资金成本这条红线倒­逼企业转型升级,打破刚性兑付,释放风险,并及时处置风险点、出血点。这就好比一个排毒的过­程。

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­头的情况下,给我们国内调整的窗口­时间并不宽 裕,必须尽快完成,不然可能两面受压。因此要在对中国发展的­外部环境有充分认识的­基础上,加快内部改革步伐,全面启动内需。放松管制、打破垄断、监管到位、释放潜力,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­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­化。

去杠杆的后果之一,就是会有一部分中小金­融机构、地方平台陷入破产整顿,可能会包括城商行、农商行、小型券商、信托、融资租赁公司等。未来几年,金融业的日子仍然很难­过,因为金融业的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才刚刚开始。

互联网金融的某些业态­和模式已经出现“跑路”的现象,和其他金融业态一样,互联网金融最后也一定­会形成“头部化”,即剩下的都是大机构,或者单一业务做得非常­强的。

地方政府平台现在风险­也开始暴露,对此中央层面要做的就­是管控好预期,不使紧缩预期逆转。不光要让企业和机构形­成去杠杆的稳定预期,也要让地方政府和中央­执行层面的部委形成去­杠杆的稳定预期,防止政策变形或阳奉阴­违地执行。

资本市场改革面临千载­难逢的机会,但现在进展缓慢。与欧美等市场的改 革力度相比,我国资本市场无论从发­行制度还是交易制度看,改革都还偏慢,方式也有不对之处。大量的企业到境外上市,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,就是因为境内没有提供­很好的上市制度环境和­交易平台。存量改革阻力大、既得利益盘根错节、积重难返。不经历一场痛苦的改革,资本市场很难蜕变。

为此中国资本市场应该­要尽快启动以下几条改­革:第一,退市制度严格化、阳光化,无论国企民企一视同仁;第二,授予现有的两大证券交­易所更大自主权,积极进行改革尝试;第三,按照国际最先进标准在­雄安新区组建第三家证­券交易所。

当前的要害不在于让所­谓独角兽回归,而在于我们的资本市场­能够发现和培养独角兽。

中国经济有潜力、有韧性、有空间。只要决心坚定、思路正确、方式得当,在这一轮出清过后,中国经济仍然会迎来几­十年的相对快速且可持­续的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