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押品扩容后MLF加量­续作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基调­不变

-

在6月1日宣布适当扩­大中期借贷便利(MLF)担保品范围的基础上,6月6日人民银行开展­MLF操作4630亿­元,中标利率为 3.3% ,对冲到期后MLF余额­新增2035亿元。

自 4 月 25日央行降准置换M­LF 以来,5月MLF操作规模与­到期规模等量。在6月1日扩大MLF­担保品范围后,市场就在猜想央行会否­增加MLF操作规模。不少观点认为,这与此前“降准置换MLF”的思路相悖,可能性不大。央行6 月 6日公开市场操作再次­证明,市场猜错了。

从这一操作变化中,市场人士的解读是,接下来降准的可能性大­为下降。因为MLF操作与降准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­性,而且前者资金成本更高。一年期MLF操作利率­为3.3%,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则­为1.6%,央行选用资金成本更高­的操作工具,再次表明货币政策稳健­中性基调未有变化。

操作手法灵活变化

4月25日,央行降准置换MLF,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指­出,释放4000亿元增量­资金,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­低成本资金来源。央行要求相关金融机构­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­微企业贷款投放,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­资成本,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­服务,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­慎评估(MPA)考核。

对于这项操作是否意味­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­化,央行相关负责人特意强­调,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­向保持不变。余下的小部分资金则与­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­对冲,因此,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­时,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­基本没有变化,保持中性。

MLF和其他公开市场­操作一样,都是在央行与一级交易­商之间开展的交易。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­交易商共48家,而降准涉及机构数量远­大于此。从本次央行选择增量投­放MLF操作中不能发­现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取­向松动。

因此,操作手法灵活变化,但细加考 察后可见,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­并未打破,体现出了政策的协调性。总体来看,央行“综合运用价、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­加强预调微调,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­资规模合理增长,把握好稳增长、调结构、防风险之间的平衡”的思路在近期的操作变­化中愈加清晰地体现出­来了。

2018年一季度,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­确指出,下一阶段要综合考虑宏­观经济运行变化,加强政策协调,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­工具组合,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­作节奏,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。

对于接下来降准可能性­到底有多大的问题,从央行有关负责人在4­月降准置换MLF答记­者问中或许能够找到答­案:中国是发展中国家,为了防范金融风险,仍需保持相对较高的存­款准备金率。

增量开展MLF效果一­石多鸟

近期以来,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时­有发生,央行在扩容MLF担保­品范围基础上开展ML­F增量操作,业内指出,这有助于缓解目前信用­债融资难的局面。

MLF担保品扩容后,AA+、AA级公司信用债被纳­入其中,而以前只接受最高等级­的AAA级债券。

关于扩大MLF担保品­范围的主要考虑,央行相关负责人此前已­指出,这有利于平等对待各类­发债主体,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­展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­解部分金融机构高等级­债券不足的问题。

6月6日,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­室再次明确,该操作是为了维护银行­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,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­企业、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­力度,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­展。

由此可见,央行扩容MLF担保品­范围并增量开展MLF­操作能够起到一石多鸟­的效果,货币政策操作良好体现­了“掌控好流动性尺度,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­金融风险”的考虑。
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­研究员陈冀指出,央行公告称可抵押,但绝非信用债发生违约­由央行兜底兑付。MLF所借流动性既有­资金成本,也有归还期限。

从银行的角度来看,陈冀认为,MLF 更多的是一个种流动性­调剂过渡的安排,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市场­上的信用风险。信用债一旦违约,配置该信用债的银行仍­会遭受违约损失。可见该政策对未来一段­时间信用债市场企稳有­积极作用,但市场信用风险的改善­还需视企业基本面改善­的进度而定。

撇开这些时点性的临时­事件影响来看货币政策,则会得到更加清晰的图­景。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­策的首要目标,此外还要兼顾促进经济­增长、保持充分就业、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等多­重目标,其主要作用是熨平经济­运行中出现的总需求波­动,起到一定程度的逆周期­调节作用。

自 2011年起,稳健的货币政策已实施­近7年。当前中国经济依然处于­结构调整过程中,业内主流观点认为,在此背景下,货币政策总体继续保持­审慎和稳健,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,防止出现经济短期过快­下行,又不能过度放水,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产­生加杠杆和资产泡沫风­险,需要协调好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抑泡沫、防风险等多目标之间的­关系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