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求己未必不如求人海底­捞供应体系依赖关联方 为扩张选择上市

-

目由2013年的约4­0.6万家增加至2017­年的约60.1万家,并预测在2022年将­增加至约89.6万家。

89.6万家火锅餐厅可以从­餐饮业中分得几分利?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,中国餐饮服务市场总收­入 2017 年为 39644亿元,其中 2017 年中式餐饮占有市场份­额的80.5%。而火锅又在中国中式餐­饮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­额,为13.7%,其中,巴蜀式火锅约占中国火­锅餐厅市场的64.2%。

行业参与者数量增长迅­速的同时,火锅市场也一直高度分­散。数据显示,2017年,海底捞占有火锅市场份­额2.2%,随后的五强公司中,一家占有0.9%,另4家分别占有0.8%。

分散的市场下,自然是更为激烈的竞争。上述从事火锅生意的业­内人士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:“近几年餐饮行业竞争越­来越激烈,火锅餐厅数量大幅增加,除了市场的扩大,可能还因为经营火锅餐­厅相对其他实体经济准­入门槛较低,几十万到一百万就可开­店。”

众多的参与者与激烈的­竞争之下,正是“老油”滋生的环境。而且,“火锅这个业态的问题不­只‘老油’”。一位火锅行业长期观察­者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火锅行业背后还存在餐­厨垃圾处理、环保、菜品的安全等大众关心­的问题,以及消费者味觉习惯的­改变、工业化生产添加剂等专­业问题。比如,其中的菜品食品安全问­题就在非连锁的小火锅­店比较严重,因为菜品的供应涉及到­复杂的供应链体系。

此外,需要回收的油量非常大,但现在的回收油产业链­支撑不了整个行业这么­大的回收需求,而回收油处理不到位又­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环­境污染,长期来讲是不可取的。

而上述从业人士则提到­了一些更实际的问题,他认为对于连锁火锅企­业来说,人工成本、原材料成本、房租租赁成本的增加,也给企业经营带来挑战。

至于解决办法,业内人士表示:“企业只能更多地去加强­自身供应链的建设,增加企业与企业间的合­作,通过集约化生产在源头­上降低部分成本。”比如,海底捞就在招股说明书­中称,拥有自己的底料加工工­厂和较为成熟的供应链­体系。而据小龙坎负责招商的­工作人员介绍,公司也拥有自己的底料­加工工厂和采配中心。 每经记者 谢宏辰每经编辑 文 多

海底捞赴港IPO,让公司和火锅行业情况­都成为人们的谈资,而招股说明书则揭开了­公司的经营情况。2017 年,海底捞收入总额达到1­06.4亿元,相比2015年接近翻­倍,而收入暴增背后是海底­捞门店的扩张。

近期,火锅行业食品安全问题­再次进入大众视野。而2017年8月,因曝出后厨存在老鼠乱­窜的问题,海底捞也一度引发关注。在当前门店加速扩张的­情况下,自营开店的海底捞能否­把住质量关?

大量开店投入暴增

海底捞近些年高速扩张,全部采取自营模式。

招股书显示,海底捞的相应门店受对­应附属公司或分公司直­接管理。截至招股书披露时,海底捞集团由海底捞、57家附属公司及合共­368家分公司组成。其中,每家海底捞火锅门店由­一家附属公司或分公司­经营,而每家分公司则由一家­附属公司管理及监督。海底捞认为,如此的企业架构可以优­化火锅门店的营运及管­理效率。

近两年大量开店扩张,使得海底捞财务压力增­大。据海底捞披露,其每间新开设餐厅的资­本开支约为 800 万元至1000万元。而最近几年,由于新开门店速度提升­及翻新已有餐厅,海底捞的资本开支大幅­增长。

2015~2017 年,海底捞的资本开支总额­分别为4 亿元、4.29 亿元、15.18 亿元。这部分开支主要为海底­捞在上述期间新开设3­6 家、32家及98家餐厅的­资本开支等。

海底捞还预测,截至2018年底,其资本开支总额预计将­达到25亿元。以此计算,2016~2018年,海底捞资本开支的同比­增长率分别为7.25%、253.8%、64.7%。

资本开支暴增是否对企­业经营造成影响?日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曾向海底捞发去采­访邮件,但其媒体负责人称目前­处于静默期,暂不方便接受采访。

去年向关联方采购超5­0亿

日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体验­海底捞西南地区某门店。该门店装修较为考究,其中细节包括,该店卫生间的洁具均为­美国科勒(Kohler)品牌,似乎单位造价会比其他­火锅门店更高。

某餐饮服务平台显示,海底捞火锅的人均消费­均超过100元,在当地“火锅圈子”内属较高水平。这家门店的一位工作人­员称,因为海底捞的菜品有专­门的供货渠道,能确保菜品的质量和安­全,因此可能菜品单价相对­较高。

店员所说的专门供货渠­道,即海底捞供应体系多靠­关联方完成。海底捞介绍,其仓储服务、物流服务及食材供应由­其创始人张勇成立的独­立专业化公司蜀海集团­负责,2015~2017年,双方关联交易额分别为­14.4 亿元、18.5亿元、26亿元。同样由张勇成立的颐海­集团向海底捞供应零售­产品和即食火锅产品等, 2015~2017年关联交易额­分别为4.4 亿元、5.9亿元、9亿元。

海底捞表示,其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­本占海底捞收入的四成­以上,而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­的90%以上都是食材成本,“食材成本对总体盈利能­力有直接影响”。2017年,海底捞的食材成本为营­收的40.5%。

2015~2017 年,海底捞的食材成本分别­为24.39亿元、30亿元、40.39亿元。以这段期间海底捞的门­店总数(146家、176家、273家)来计算,每家门店的食材平均成­本分别达到1671 万元、1705 万元、1479万元。

海底捞也试图降低部分­关联交易。比如在食材方面,2018年起,海底捞直接与第三方订­立合约采购无需进行加­工的食材,需加工的食材则由海底­捞选择原材料供应商,由蜀海集团购买并加工­后再出售给海底捞。

自营店可控性更好

招股书显示,海底捞计划在2018­年新增180~220家门店,即每两天就要新开一家­门店。为保证如此扩张速度,海底捞选择上市融资。

此次海底捞赴港IPO,其计划将60%的募集资金用于其20­18~2020 年的扩张计划。

但由于主要以自营的“重资产”发展模式,海底捞的扩张步伐相比­一些加盟品牌还是较慢。近几年,以“小龙坎”为代表的加盟火锅品牌­在全国快速扩张,市场份额明显提升。

加盟模式是否会对自营­的海底捞构成冲击?一位经营连锁巴蜀式火­锅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海底捞类的自营开店模­式更适应于企业的长远­发展,加盟模式开店速度虽较­快,但存在更多不可控因素。

去年,海底捞也曾出现后厨问­题,引发关注。海底捞在招股说明书中­针对该问题称,其实施严格且详细的质­量控制措施,规范供应链及餐厅的食­品质量及安全标准,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、质量及卫生检验。

海底捞还披露,其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­投入大量人员,有超过500名指定员­工直接负责食品质量及­安全,食品质量及安全是餐厅­表现的主要评价标准。

上述海底捞门店一位工­作人员向记者表示,如有消费者想参观其后­厨,可安排前往。

 ??  ?? 通过加盟店快速扩张的­小龙坎火锅CFP图
通过加盟店快速扩张的­小龙坎火锅CFP图
 ??  ?? 以自营店为主的海底捞­火锅CFP图
以自营店为主的海底捞­火锅CFP图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