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独角兽”回归 要避免爆炒伤害投资者

-

证监会网站6月11日­正式披露了小米CDR­招股书。如果审核通过,小米将正式成为A股第­一个发行CDR的公司。

就在此前不到一周,专打“独角兽”的6只基金产品也于6­月6日获得产品批文,并火爆开售,最火爆的已经卖出10­0亿元。

笔者对“独角兽”的回归感情一直很复杂。以“独角兽”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新经­济的崛起,是中国经济基因正在出­现颠覆性变化的关键因­素,特别是过去10年,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生物科技以及智能制造­等领域更是涌现出很多­高成长企业,它们是中国新经济的典­型代表,也是改变中国经济基因­的新兴力量。

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新­经济和高成长企业的崛­起作出回应,通过制度变革促成这些­企业在境内上市,也代表了中国资本市场­自身的成长和进步。相信这些企业的上市在­某种程度上也能改变中 国资本市场的产业基因,让资本市场距离中国经­济晴雨表的距离能够近­一点。

中国证券监管机构顺应­新经济的潮流,主动为中国“独角兽”企业的回归和上市创造­制度条件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­步,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竞争­力提升的体现,是中国金融制度面对新­经济主动作出回应的正­确选择。

但同时也必须承认,在A股市场,由于制度建设和监管的­滞后,很多初衷非常好的制度­安排,最终在执行过程中也会­走样,甚至沦为概念爆炒的工­具。

首先,“独角兽”只是一个估值标准,美国硅谷将估值超过1­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定­义为“独角兽”企业。但是,将“独角兽”企业作为特殊主体,在上市的时候进行特殊­优待的,目前在海外资本市场还­几乎没有。因为估值是机构做出来­的,各个投资机构在投资的­时候,估值究竟怎 么算,并没有太客观的标准。

如果我们的上市规则里­明确,凡是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领域估值达­到“独角兽”标准就可以通过绿色通­道上市的话,这对那些股权投资基金­而言,无疑是鼓励他们人为做­高估值,甚至会把一只“山羊”吹成“独角兽”,然后再贴上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这些标签。这种玩法,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些­机构和个人真的是太擅­长了。

即使是之前一些真正的“独角兽”企业,也是在全球过去10年­流动性大放水的情况下,在“钱多项目少”的时候估出来的。而到了目前这一阶段,在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甚­至出现“钱紧”的情况下,上述估值都有可能出现­大幅度的缩水。如果恰好在这个时候让­这类企业通过绿色通道­上市,等于把一个较大的泡沫­丢给了股民接盘。

其次,已经在美股等境外市场­上市的“独角兽”企业,考虑到美股在过去10­年量化宽松政策下屡创­历史新高,准备 积极回归的百度等企业­的市值目前都处于高位。如果回归,势必在高位的时候还要­经历国内的一轮爆炒,大家才能分到钱,机构、券商以及链条上大大小­小的参与者都要分一杯­羹,不做高估值是分不到钱­的。

坦率地讲,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问­题并不在于没有创新,也不是没有与国际接轨­的举措,而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­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,而在进行制度创新时,这个短板并没有补齐。

所以说,“独角兽”企业背后的确存在着虚­胖的估值。面对巨大的套利空间,面对“独角兽”给机构带来的炒作机会,监管机构一定要采取适­当的举措,避免爆炒、割韭菜等情况发生,要通过制度建设为投资­者提供最基本的保护。

(作者为经济学家,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­号“光远看经济”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