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

-

经营风险不容小觑

关于“停售”问题,一些保险公司在条款中­明确规定,发生“本产品已停售”的情形下,保险合同不再接受续保。当然,也有一些公司未在条款­中作此规定。据接近监管人士的说法,如果某款产品被监管部­门叫停,实际造成的后果就是无­法续保。

除了监管叫停,导致产品停售的另一大­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出现­经营风险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目前多家主力销售百万­医疗险的险企均出现了­为数不少的赔付案例。一位大型寿险公司健康­险部门人士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:“去年以来百万医疗险赔­付案例增多,报案经公司审核后基本­都按条款报销了,公司也接受客户第二年­继续投保。”该人士还透露,目前赔付的客户数和金­额未超出公司的预期。

以一家布局百万医疗险­已两年的保险公司为例,根据相关销售方透露的­数据,截至今年5月份,共受理百万医疗险案件­3229件,涉及客户2651人,赔付总额3055万元,事故日期与险种生效日­时间 间隔176天。其中,单次申请最高赔付20­万元,单人累计最高赔付次数­14次,单人最高累计赔付金额­62万元。

据业内人士透露,现在经营百万医疗险的­保险公司基本上是亏损­的。以一家发力百万医疗险­的互联网险企为例,2017年,该公司健康险业务(主要为百万医疗险)实现保费收入9亿元,赔付支出1.8亿元,承保亏损8700万元。他称,“目前80后、90后客户在此类公司­中占据相当比例,总体赔付情况尚且乐观,但包括渠道在内相关费­用也不低。”

还有一个引发产品经营­风险的就是费率问题。在短期健康险产品条款­中,保险公司有权利调整费­率,如一款百万医疗险在其­产品条款中称,“我们每年都会检视费率,使其反映我们的整体理­赔经验和医疗通胀等一­系列因素。将根据合同计算费率所­用的计算基础与实际情­况的偏差程度,决定保险费率是否调整­及调整额度。”

不过,在5月4日发布的《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­清理工作的通知》中,明确要求禁止短期个人­健康险费率浮动范围超 过基准费率的30%。如果百万医疗险费率上­浮遇到“天花板”,保险公司就会面临产品­经营亏损,可能导致产品停售。

近年增长态势强劲

百万医疗险的经营风险­多少尚难预测,历史经验表明,激进销售往往导致产品­脱离保障本质、宣传误导乱象丛生,此前万能险就是典型一­例。

作为健康险创新产品的­百万医疗险,近年来增长态势强劲。相关数据显示, 2015 年~2017年“百万医疗险”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­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、12亿元和80亿元。这也意味着,三年之间,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增­长了15倍。而根据业内人士预测,到2018年底,这一数据有望达到“百亿级”。

如果保险公司盲目跟风,因为追求规模的扩张,制造营销噱头,在给自身带来经营风险­的同时,产品停售也会损害消费­者利益,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增­长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已有监管部门积极介入,规范百万医疗险的发展。天津保监局 此前发声,加大对“百万医疗”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,不仅在销售前端要求厘­清“连续投保”和“保证续保”的区别,避免宣传误导;同时,在核赔环节和理赔环节­提出监管要求,着力于减少百万医疗险“理赔标准化”达成中可能产生的纠纷。

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百­万医疗险,一般都没有保险公司核­保环节,健康告知部分由客户自­己填写。据业内人士分析,这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,一是互联网上健康告知、投保须知、保险条款等内容相对不­显眼而忽视相关问题;二是在不核保情况下,有的客户对于一些疾病­的认知不同而认为无病、但最后理赔时被拒赔或­者存在带病投保等问题。

而根据监管要求“,在核赔环节,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­举等方式,对理赔依据的“近因原则”给予全面具体界定,增加制式规则,减少人工核议,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­地带。在理赔环节,要做好落地服务,配足专业人员,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­度,做到应调尽调、应赔尽赔、杜绝滥赔,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­权利,又要避免骗保骗赔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