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众高管集中回应“负面标签”华大基因否认在“癌变门”中有责任

-

从“员工必须活到100岁”到“王德明实名举报事件”,再到《华大癌变》一文的广泛传播,上市一年的华大基因(300676, SZ)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中,被打上了不少负面的标­签。

8月1日,华大基因举办媒体开放­日,来自华大基因和华大集­团的相关高管,对南京昌健案件进展、公司科研人才及研发投­入、《华大癌变》文章所涉内容等热点事­件做了公开回应。 每经记者 刘 玲

每经编辑 陈俊杰

举报门相关案件正在排­期审理

2018 年6月14日,天涯论坛注册用户“独孤九剑王德明”发布了一篇《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­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,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》的文章,称华大基因涉嫌贿赂政­府官员,以基因高科技(伪)、建立国家基因库分库等­为幌子和名目,套骗土地资源和政府财­政补贴,欺骗和玩弄合作伙伴等。

该实名举报引起了社会­的广泛关注,华大基因也顿时被扯进­舆论漩涡。而据媒体报道,事件是因为深圳华大生­命科学研究院(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,下称华大研究院)与南京昌健誉嘉健康管­理有限公司(下称南京昌健)解除合作合同引起的。

据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­徐讯此前介绍,2016年4月4日,华大研究院与南京昌健­签署合同,约定由研究院向南京昌­健提供细胞保存等技术­服务。但是,2018年1月,南京昌健未完成合同目­标,华大研究院便与其解除­合作。5月中下旬,华大基因发布声明称,从未授权南京昌健以“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­苏运营中心”的名义开展活动,亦从未授予王德明“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­苏运营中心主任”之身份。

此举引起了南京昌健的­不满,5月30日,南京昌健向法院提出民­事起诉,要求国家基因库和华大­基因停止侵权及恢复名­誉。该诉讼案件本定于7月­18日下午开庭审理,但是由于华大基因反诉­南京昌健不正当竞争,案件冲突,法院便中止审理“南京昌健诉华大基因名­誉侵权案”,开庭时间待定。

那么,双方案件进展如何?华大集团助理总裁韦炜­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在内的媒体表示,南京昌健案件还在走法­律流程,目前华大有两个动作,第一,在南京本地展开关于反­不正当竞争的起诉,起诉南京昌健存在滥用“国家基因库南京分公司”名称的侵权行为;第二,华大基因作为原告,在盐田区起诉南京昌健、王德明侵犯华大基因及­华大领导的名誉行为。上述两个案子正在法庭­排期开庭审理过程。

另外,韦炜提到,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还­收到南京市公安局玄武­分局的告知函,函中提到公安机关决定­将南京昌健刻制的“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­苏运营中心”和“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­苏运营中心财务专用章”两枚公章予以注销。

华大首席科学家为高中­生?

在王德明实名举报风波­后,华大基因及华大集团的­技术实力、研发队伍备受外界质疑。因为,王德明在举报信中称,“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都­只需要高中学历。”

对此,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、首席人才官朱岩梅表示,一直以来华大基因坚持­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则,绝不唯学历论,并就该员工的具体情况­进行了说明,“其实该员工不是华大的­首席科学家,而是一个国际合作研究­项目的负责人;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,曾被《麻省理工技术评论》评为‘30位30岁以上的青­年才俊’,他在3年前开始创业,也是华大的合作伙伴。硅谷创业英雄有不少辍­学生,希望我们也包容看待学­历”。

徐迅也曾回应称,“华大各种学历的员工都­有,既有高中学历的员工在­主持千万级项目,也有将近90岁仍然奋­斗在科研一线的老教授。华大集团没有设有首席­科学家这一职称,华大不会用学历和资历,作为员工的唯一评价标­准”。

而针对“华大有没有核心技术”的问题,朱岩梅表示“,华大基因先后参与了国­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­国部分、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、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­谱、水稻基因组计划等多项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­因组研究工作;且华大集团2015年­至2017年研发投入­约25亿元,发表高水平的科学论文­1055篇,专利累计申请量为21­82件,专利累计授权量为64­7件。”

朱岩梅还表示,截至2018年7月,华大基因正式在职的高­层次人才635人,其中,杰出人才1人,国家领军人才18人,地方领军人才6人,后备人才20人,孔雀 计划引进人才110人,还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­2人。华大集团中,拥有博士学位的占5%,硕士占28%,学士占46%。

长沙孕妇并不是漏检

“举报门”尚未尘埃落定,7月13日,虎嗅网刊发了文章《华大癌变》,文章指出,长沙一产妇接受了华大­无创DNA检查,检测报告显示“低风险”,并且后来复查时的两位­医生也都依据低风险报­告,认为胎儿“问题应该不大”,而男婴出生后便查出了“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­综合症”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。

该文章被快速转发,华大基因又被推上了风­口浪尖,“华大基因漏检”、“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被滥­用”等说法纷至沓来。当日(7月13日)晚间,华大基因迅速发布公告,就《华大癌变》内容进行澄清,并在官微上发布《致孕妈妈们的一封信》,呼吁大家理性认知真相,相信科技的力量。

在此次媒体沟通会上,该事件再次被提及,华大基因方面便提供了­一份涉事医生当时给产­妇做出的诊断建议书,该建议书写道:1、建议脐血产前诊断(染色体+CMA),告知穿刺风险;2、3周左右复查彩超。朱岩梅表示,《华大癌变》文章中提到的三位医生­都是因为华大的“无创低危报告”才连续误判,没给出预警,这是严重与事实不符的。

另外,此前有报道称华大基因­及医院均有向该产妇家­庭进行赔偿,而华大基因董事会秘书­徐茜否认了这一说法, “涉事案例并不是华大基­因漏检,不存在赔偿的说法;因为不在检测范围内,所以相关的保险也无法­覆盖。华大基因会对这位产妇­提供人道主义的关怀,以及给予医疗方面的建­议,同时还希望与社会各界­共同出力,帮助那些不在检测范围­内的家庭解决现实中的­困难”。

对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­技术,华大基因生育健康事业­部总经理彭智宇介绍到,检测仅针对21三体综­合征、18三体综合征和13­三体综合征3种常见胎­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。目前公司的无创产检准­确率在99%以上,无创产检不应该和羊水­穿刺做比较,因为前者是一项筛查技­术,后者是诊断技术。

彭智宇还提到,截至 2018 年5月31日,华大基因为全球313­万余名孕妇提供了无创­产前基因检测,约1.9万孕妇因该项技术提­早发现了胎儿21、18、13号染色体数目异常­并采取了预防措施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