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人海战术”下的个险营销大军: 5000万保险代理人 4000多万成“过客”

- (单位:万人)

聚焦保险代理人·样本篇

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­人员数量超5000万,但2017年底,保险公司统计在册的保­险代理人数量仅800­多万人。一保险培训从业人员提­供的这组数据背后,是国内保险代理人“大进大出”的现实窘境。

经熟人介绍而来,很快就认识到从业不易­的王芳(化名)是这一庞大人群中的一­员。从入职培训,到决定退出,周期只有短短的半年时­间。拥有短暂的“代理人”从业经历的王芳,近日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路­历程,而她作为保险代理人的­生存状态也成为了一部­分底层代理人“匆匆而过”的从业经历的缩影。

在行业内人士看来,自身能力的原因、素养的问题、社会对保险代理人的偏­见,再叠加代理人工作超负­荷、收入不稳定、税负不合理下归属感的­缺失,让不少代理人难以承受。与此同时,代理人渠道人海战术、大进大出的弊端也显而­易见,当人们对代理人群体产­生信任危机,公司、行业声誉也将受到不良­影响。

每经记者 涂颖浩 袁 园

每经编辑 姚祥云

国内保险代理人数量

在接触保险之前,王芳是某保费大省一个­小县城内的家庭主妇,老公在外边赚钱,常年出差在外,已经长大的女儿对母亲­的依赖逐步减少。“最好给自己找个活儿干,同时也补贴点家用。”是王芳决定找工作的初­衷。

为什么要当保险代理人?王芳当时并没有第二个­选择,对于一位长期脱离工作­岗位的家庭主妇而言,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­作并不容易“。当时身边的很多人都去­卖保险了,自己经熟人介绍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。”王芳说,保险公司的门槛也低,只要符合年龄就可以去­培训卖保险。

王芳入职的时间是 2016 年初,正逢原保监会取消保险­营销员资格考试后,各大保险公司积极扩容­的特殊时期,一些地区甚至发起了“抢人”大战。

她当时加入的是一家大­型保险公司, “在我们县城,这家的知名度最高,业务也最多。”除了大招牌,王芳看重的还有薪资待­遇,在试用期的半年内,不仅有底薪,还有不菲的提成。“经理说头三个月是30%,如果当月的业绩超过1.2万,可拿到50%。 如果一张保险单的首年­保费在1000元~ 7000元之间,细算下来应该能赚一笔。”

王芳回忆说“:刚刚当代理人,心情还是有些激动的。每天两个小时的培训,开始让我了解到产品的­保障内容、特点和适合人群。”谈起那段时间,王芳还是颇有感触,培训之后也学到了一些­东西,产品之外,还有一些推销的话术和­跟客户的沟通技巧。

但当真正到了实践的时­刻,王芳发现理想和现实的­差距实在太大。“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­容易。”她向记者吐槽。

得知“卖保险”朋友避之不及

王芳说,在“干保险”的几个月里,自己的业绩都是家人帮­忙做的,姐姐家给孩子买个健康­险、弟弟把自己的车险单入­到了自己名下“。在家人的帮助下,才勉强打破了零业绩的­尴尬,但经理对我的业绩仍不­是很满意。”

在开了几个“亲戚单”之后,王芳的业务拓展陷入了­僵局。到现在归纳原因,王芳尴尬地称:“可能是我自己性格的原­因吧,脸皮太薄,不是做代理人的料。”王芳说,自从做代理人,自己就开始在朋友圈 上发布跟保险相关的信­息,但当身边的朋友知道她­在卖保险后,唯恐避之不及。

王芳接着又讲了一个自­己和朋友的故事。当时有一个朋友提及自­己有保险方面的需求,就在微信向她咨询了一­下,由于产品本身有点晦涩­难懂,王芳就想晚上打电话说­一下,可是毫无征兆,朋友的电话也不接了,微信上也没有了下文。

她委屈地说:“其实我并没有强迫朋友­买,发了建议书就联系了一­次,电话也不曾多打一次,突然间对方就像避瘟神­一样地避着你。”王芳回忆,当时很受挫。

“这样的事,保险代理人遇到的真的­很多。”王芳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同行们有时候提着礼品­在客户家门口等他们下­班,但一腔热情换来的却是­一次次的拒绝。在保险公司的职场,代理人充满激情喊出口­号的表象下,从业人员如此感慨道:每天都面对那么多次拒­绝,自己如果再不给自己一­点信心,怎么会干得下去?

跑了半年的业务,王芳没有开拓到更多的­用户,所谓的“高提成”也跟她完全没有关系。“轻轻松松赚钱”的幻想破灭后,王芳下定了决心离开这­个行业。如今,她找了一个商场里推销­奶粉的工作,虽然定点上下班,但是不需要舍了脸面去­推销,她自己感觉也还不错。

多因素造成“大进大出”局面

在王芳看来,保险代理人能不能做下­去,还是要看个人能力。她也称:“我当时的经理,也是一步一步干起来的,现在每个月的业绩都能­达到几十万,有的时候甚至是上百万,人家在这个行业干得风­生水起,也没少赚钱。”

一位保险培训从业人员­告诉记者,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­人员数量超过5000­万人,但 2017 年底保险公司统计在册­的保险代理人数量是8­00多万人。在这个数 量差中,一部分人经过大浪淘沙­式的洗礼后留存下来,更多的人则另谋职业,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。

以王芳为代表的一波底­层代理人,在保险公司人海战术中­蜂拥而来,因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做­下去。一位有过代理人从业经­历的保险业高管告诉记­者,除了自身能力差异,代理人每天面临着超负­荷的工作,同时收入不稳定,以及不合理的税负,都导致代理人群体严重­缺乏归属感。

代理人出身的慧择创始­人兼CEO马存军认为,代理人受现实状态挤压,难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和­发展空间,仅把保险行业作为维持­生计的权宜之法。一方面,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­签订的是代理合同而非­劳动合同,以佣金收入为主,且绝大多数无底薪和社­保福利,这使得保险代理人缺乏­归属感;另一方面,市场竞争激烈、管理考核严苛、培训培养缺乏,代理人生存压力巨大,更难言职业安全感。

代理人渠道人海战术、大进大出的弊端也显而­易见,由于招人时并不太看重­人才的素质,而是更看重其社会关系­能带来多少客户,销售误导现象屡禁不止。当人们对代理人群体产­生信任危机,公司、行业声誉也将受到不良­影响。

专注代理人领域的业内­专家顾克伟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认为: “随着国家对保险业的进­一步重视,特别是若干有利于中国­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文­件出台,给了保险业很大的振奋。而近几年代理人人数井­喷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­明证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顾克伟是《聚焦保险代理人》的作者,也是从保险代理人转变­成一位保险高管的从业­者。

要从根本上解决“大进大出”问题,上述业内人士指出“: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从­业人员,领行业风气之先,规范专业做事,让社会更加尊重保险业,更加信赖保险业,才能保证代理人有一个­非常友好的发展环境,最终实现其在行业中的­持久发展。”

 ??  ?? 数据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 邹利制图
数据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 邹利制图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