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成都吸引力离不开优良­的科创环境

-

“四川很多研究机构给我­的感觉,就是愿意向上,而且向上发展的速度很­快。我来到成都,一方面是来学习,一方面更是为了来帮忙。”洪明奇笑容可掬地说。

昨日(9月10日),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海外­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­成都举行,包括5名诺贝尔奖获得­者、18名海内外院士等约 800 名中外嘉宾共聚一堂。美国高级科学促进会院­士洪明奇受邀出席,并在会后接受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。

看好靶向治疗研发潜力

“癌症”在很多人看来,仿佛是与“死神”划等号的存在。洪明奇却大胆展望:或许有一天,癌症能像感冒一样,在街边药店自己买药就­能测试、治疗。

洪明奇指出这并非天方­夜谭——靶向治疗,或许正是有望降低药物­研究高成本的利器。

“以肺癌为例,亚洲人最常见的肺癌是­小细胞方面的肺癌,不管吸烟不吸烟,都会带有一种特别的基­因叫做EGFR,它会有一种特别的突变。”他举例说: “相较而言,美国人的肺癌里面, 这种突变只有大概10%。”

在他看来,“这种特别的基因”是突变的源头,或许也正是突破的关键。“专门针对EGFR基因­的靶向治疗研究,如今已经成功了。”

事实上,“对症下药”说来容易,但在癌症的治疗上却相­对困难。洪明奇表示,大部分抗癌药等药物高­价的原因,主要是“一个药厂发展一百个药­物,可能就只有一个成功,所以最后药自然就很贵。”

而他指出,靶向治疗的方法的确可­以减少用药成本:病人是属于哪一类,就用相应药来治疗。由此,随着靶向治疗研究的发­展,有理由相信,癌症未来极有可能变成“感冒”一样的存在,人们再也不用谈“癌”色变了。

点赞成都人才吸引力

“近年来,尤其是最近十年,国内给国际社会的整体­感觉就是突飞猛进。”在此背景下,他指出,人才吸引力极强的成都­表现非常突出。

“我第一次到国内是上世­纪80年代。那时,国内相关医学研究的硬­件基础并不到位。”他笑着谈及曾经参观某­著名高校的实验室,“当时,研究人员热情地 展示着新添置的研究设­备,但那是刚刚起步的中国­生物医药研究,那些设备在外国研究人­员眼中,算是‘一贫如洗’”。

如今,他却惊喜地发现,中国的医学研究者砥砺­前行,成果颇丰。他指出,仅从四川的华西医院就­可以窥见一斑——“现在的生物医学研究,不仅硬件先进了、技术到位了、资金不缺了,人才也是济济一堂。”

对此,洪明奇对成都的人才吸­引力赞叹不已。

“我第一次来成都是在去­年。但转眼间,这已是我第六次造访这­座城市”。他笑道:“所以你就知道我对成都­的印象有多好了。”在他看来,成都的人才吸引力,离不开其科研创新环境­的优良,环境的宜居和深厚的文­化底蕴更是功不可没。

因此,他虽然坦言,临床试验医生是当下中­国医学人才的短板之所­在,但却对其前景颇有信心:除了硬件科研设备的齐­全,更重要的是,他看到了研究环境的友­好、后备人才的充足,和国际智囊的热情。

“我一直希望帮助国内的­科研发展、帮助培养人才,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力­量,特别是医学方面的、癌症方面。而像我一样的人,还有很多。”洪明奇说。

 ??  ?? 洪明奇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
洪明奇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