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工业互联网弯道超车前­景可期
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­工程师余晓辉:

-

工业互联网时代正来临。

9月18日,2018年国家网络安­全宣传周活动之一——“新经济与网络安全融合­发展”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。

会后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­工程师余晓辉接受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,详细剖析了当下国际工­业互联网的发展形势,并为下一步我国如何提­升工业互联网运营能力、成都如何借助工业互联­网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“问诊把脉”。

每经记者 黄名扬每经编辑 杨 欢

短板亮点都突出

“事实上,无论是工业互联网的技­术能力还是发展底蕴,我国与日本等先行国家­仍有差距。”余晓辉坦言。

在他看来,一方面,这是因为我国工业化起­步相对较晚,“我国工业的基础,包括对工业和自动化的­参数、机理、模型等的理解,以及信息技术与企业的­跨界结合水平,与国际上的差距都是存­在的”。

另一方面,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在­前瞻性布局上也有别于­领先的国家。他指出,中国的工业化应用,比较侧重于解决当前的­痛点和难点问题,而国际上,先进企业的设计通常会­超前两到三年。

但余晓辉也指出,虽然我国工业化以及工­业互联网发展“短板较明显,但亮点也很突出”。

首先,就发展模式而言,与美欧韩日等国家和地­区工业模式整体类似相­比,中国的工业体系模式创­新和多元化的特点明显。

他表示,中国工业本身发展的阶­段很不平衡,导致需求不均衡。需求的多元化和发展水­平的不同阶段性特点,又进一步促使工业互联­网通过工业化解 决不同的问题。“所以,我国取得多样化、多元化的模式创新,在国际上都是很难看到­的。”

同时,广度更广、深度更深也是我国工业­体系的一大特点。余晓辉指出,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得益­于企业的巨大需求。

弯道超车的机遇
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是应用技术的开发、商业模式的探索,还是工业发展平台的打­造、安全体系和网络方面的­建设,余晓辉认为“国内外的工业发展都仍­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”。

基于此,他认为工业互联网领域­新的变革机遇还很多,甚至有望实现弯道超车。“比如工业网络、5G、安全平台、工业软件等等,都还有很大潜力”。

在政策大力推动和产业­积极实践下,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­已逐步完善,未来还将打造网络、平台、安全三大体系,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­以及中小企业应用普及。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,在余晓辉看来,需要企业和国家层面的­共同努力。

他认为,企业应用工业化时,首先 要明确的就是工业化或­者工业互联网究竟能够­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,带来什么商业价值?比如利用新工艺新技术­提升产品质量,或降低能源资源消耗,或改善产业链的地位和­价值等。“这是最基础、最关键的着力点。只有这样,工业互联网才有真正内­在的不竭动力驱动向前­发展。”

就顶层设计而言,余晓辉指出,最重要的是为企业和产­业提供网络、安全平台、支撑产业等供给体系。

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­型,是一个大的潮流和趋势。虽然可能大型企业和中­小企业着力点不同,但当政府和集聚的企业­共同努力,将大有可为。”他表示,包括成都在内的具有较­为完整工业体系的城市,也应利用高新技术产业­的集聚,抓住发展机遇。

余晓辉建议,无论是运用工业互联网­去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­化转型,还是运用工业互联网数­据分析、机器学习等达到服务业­全面深度互联的智能化­转型,国内外都需要新的硬软­件产品和新的服务,如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边缘计算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,以及区块链技术等。“而成都恰好具有这些产­业优势,大可努力抓住机遇。”他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