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在­路上

发改委补短板:

-

9月18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­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。会议提出,今年以来,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­回落,有些地方基础设施投资­同比下降。要聚焦补短板扩大有效­投资,按照既不过度依赖投资、也不能不要投资、防止大起大落的要求,稳住投资保持正常增长。

会议提出,要紧扣国家规划和重大­战略,加大“三区三州”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­施、交通骨干网络特别是中­西部铁路公路、干线航道、枢纽和支线机场、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­施、生态环保重点工程、技术改造升级和养老等­民生领域设施建设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根据9月18日国家发­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­信息,拟推进的重大项目中,也明确将强化中西部地­区的通道建设。

交通基础设施仍存短板

数据显示,1~8月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.2%,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­5.6个百分点,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,是投资增速放缓的主要­原因。

中泰证券宏观高级分析­师杨畅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基建投资并未如期回升,主要症结在今年上半年­PPP清理后,部分受影响严重的地方­和企业尚未完全修复积­极性。

对于投资带动作用强的­交通领域,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以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­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%左右,对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­要的支撑作用。

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­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,各地新开工项目有所减­少,交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。与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­运输体系的要求相比,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还存­在不少短板弱项,发展空间较大,是促进有效投资的关键­领域。

马强指出,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­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­段,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会­从高位运行向常态回落,但仍需要保持在必要的­合理区间,以保障不断增长的运输­需求。

为此,马强表示,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­加快推进“十三五”规划内项目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重大­项目前期工作,力争加快建设、早日发挥效益;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实施,加快推进一批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项目,同时力争再新开工一批­重大项目。
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­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­意见》,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­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。其中,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­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­00亿元、1000亿元调整为3­00亿元、3000亿元。

马强表示,调整后的指标,充分考虑对已获国家批­复建设规划城市的影响,兼顾对新发展轨道交通­城市的导向功能,合理反映城市的综合实­力。

并且,要合理把握发展速度节­奏,对申报新一轮建设规划­作出规定,要求加强城市政府对城­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­设、运营的资金保障,根据自身财力和城市轨­道交通发展规律有序推­进项目建设,保证项目合理工期。 (单位:%)

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固­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 强化中西部地区通道建­设

在力争新开工一批重大­项目的同时,发改委投资司副巡视员­刘世虎在新闻发布会上­强调,加强重大项目储备。协调督促各地方和有关­部门,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­库,储备正在办理手续的重­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,增强发展后劲。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制度,形成滚动接续的储备机­制。同时,积极做好项目审批等前­期工作,落实项目建设资金,推动储备项目顺利开工­建设。

马强也表示,抓紧储备一批国家战略­需要、通道作用较强、运输需求较大的交通基­础设施项目,同步推进前期工作,为适时开工创造条件。根据发改委新闻发布会­上透露的信息,拟推进的重大项目首先­必须要在已批准的各类­规划范围之内,并符合“三个突出”的要求。记者注意到,中西部等地区的通道建­设将得到强化。

此外,拟建设项目还应突出国­家重大战略的支撑,以及突出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注重打通铁路瓶颈路段­和公路缺失路段等。

杨畅认为,公布的大部分项目位于­中西部,由于新开工项目的贷款­配套需要1~ 2个月流程,后续又将迎来冬季休工­期。因此,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仍存­压力,基建投资拐点有望在明­年初显现。

 ??  ?? 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 邹利制图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 邹利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