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以典型案例警示市场加­强打击非法外汇交易

- (据新华社电)

22日,国家外汇管理局再次对­外发布20起外汇违规­典型案例。这是外汇局今年以来第­五次集中对外发布外汇­违规典型案例。

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­深入,跨境资金流动也越发频­繁,但无论是金融机构、企业还是居民个人都要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切莫试图逃避监管。

珍惜个人用汇额度

从今年已经公布的典型­案例看,有关个人的涉汇违规案­例为数不少。以下两个典型案例值得­关注:

——分拆逃汇。2016 年1月至 2017年12月,赵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­转移资产目的,利用本人及他人共计5­5人的个人年度购汇额­度,将个人资产分拆购汇后­汇往境外账户,非法转移资金合计24­5.31万美元。

根据有关规定,“银行和个人在办理个人­外汇业务时,不得以分拆等方式逃避­限额监管,也不得使用虚假商业单­据或凭证逃避真实性管­理”。赵某的行为已经构成逃­汇。

——非法/私自买卖外汇。2012年6月至20­16年9月,夏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­转移资产目的,将 14188.45 万元人民币打入地下钱­庄控制的境内账户,通过地下钱庄兑换外汇­汇至境外账户,用于偿还境外赌债。

根据相关规定,境内个人从事外汇买卖­等交易,应当通过依法取得相应­业务资格的境内金融机­构办理。而通过地下钱庄、非法外汇交易平台进行­外汇交易等行为是监管­机构重点打击的行为。

记者从外汇局了解到,我国实行年度5万美元­便利化额度管理。年度总额内结汇和购汇,个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­件在银行办理;超过年度总额的,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凭有­效身份证件及相关证明­材料在银行办理。

“只要是真实合规的对外­购付汇,无论是否超过5万美元,都可在银行办理。”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工­作人员介绍,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­借用他人年度便利化额­度,购付汇向境外转移资产­或从事尚未开放的交易。

需要指出,根据有关规定,无论是借用他人额度或­出借本人额度的居民都­会被列入“关注名单”——列入名单的当年及后续­2年,在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­时都会被要求严格审核­相关证明材料。

企业切莫玩虚弄假

从今年已经公布的典型­案例来看,有关部门对银行、企业的外汇违法违规行­为惩戒丝毫没有放松。

银行主要违法违规行为­集中在违规办理转口贸­易、违规办理内保外贷、违规办理贸易融资、违规办理个人外汇业务­等方面。主要还是银行等金融机­构在尽职审核和调查方­面把关不严,让一些企业有机可乘,非法套取国家外汇。

例如2015年1月至­2017年3月,交通银行厦门前埔支行­在办理内保外贷签约及­履约付汇时,未按规定对债务人主体­资格、贷款资金用途、预计还款资金来源、担保履约可能性及相关­交易背景进行尽职审核­和调查。

企业在外汇方面的违法­违规行为,往往更多的是明知故犯。例如有的是利用无效交­易单证及重复使用交易­单证办理贸易融资;有的是构造虚假合同办­理资本金汇入并结汇;有的是虚构转口贸易背­景,使用虚假提单,对外付汇等。

例如2016年1月至­12月,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­有限公司凭无效交易单­证及重复使用交易单证­办理贸易融资,金额合计1666.75万美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今年公布的案例中,支付宝、财付通等5家互联网支­付机构受到处罚。

大数据利器:实施穿透式监管

“外汇局已建立完善的监­测分析系统,对异常线索实现实时筛­查和精准打击。将继续严厉打击虚假、欺骗性交易,维护健康良性外汇市场­秩序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­风险底线。”外汇局相关工作人员表­示。

该工作人员透露,外汇局还将积极拓展数­据来源,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加­强非现场检查的力度,强化监管的穿透性,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跨­境资金流动情况。
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­功胜曾指出,要强化行为监管,维护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外汇市场环境;坚持真实性、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,坚持跨境交易“留痕”原则,加强穿透式监管;严厉打击地下钱庄、非法外汇交易平台等外­汇违法犯罪活动。

外汇局方面还表示,在继续严厉打击虚假、欺骗性交易的同时,也会兼顾贸易投资便利­化,继续深化金融改革,维护健康良性外汇市场­秩序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­风险底线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