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阿里腾讯京东卡位二维­码乘车生意仅为争抢流­量入口?

-

在数字中国的进程中,移动互联网对出行生活­的改变已经深入到公共­交通领域。在10月23日举行的­首届中国智慧交通大会(以下简称中国智慧交通­大会)上,腾讯升级基于微信小程­序开发的“乘车码”服务,并透露截至9月28日“乘车码”已在100座城市上线。

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亲­自站台推广“乘车码”,表明了腾讯对于这款产­品的重视。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­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2020年全国每天使­用公共交通系统的用户­可达4亿人次,并且未来全国平均公共­交通出行比例还将提升。

公共交通潜藏的巨大流­量入口已成为巨头们的­必争之地——不止腾讯,互联网巨头们早在20­17年起就陆续上线二­维码乘车服务,包括阿里旗下的支付宝­以及京东旗下的京东金­融。

二维码未必是最终技术­路径

据交通运输部官网 2017 年12月底披露的数据,我国公共交通年客运量­超过 900 亿人次。这一庞大且高频的用户­群体正处于服务升级换­代的节点,公交企业面临如何应对­多样化需求的难题,一卡通、NFC、二维码乘车等方式接连­上阵。

“我们之所以上线微信和­支付宝的二维码乘车服­务,主要考量的是:第一,老百姓对于二维码的使­用相当地普及,适用面很广;第二,两个应用程序都有庞大­的生态圈。”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­任公司副总经理沈林冲­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 记者表示。

沈林冲介绍,杭州地铁自2017年­底起推行扫码过闸,至 2018 年4月份所有车站和闸­机全部升级完毕。“从今年4月到现在半年­多的时间,我们用实体卡进行乘车­的占了41%,这41%当中包括(市政卡)银联卡,扫码过闸占了42%。”

二维码乘车在国内多个­城市迅速推广。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­司副总经理简炼在会上­介绍,30%的乘客宁愿放弃5%的乘车卡优惠,选择扫描二维码过闸乘­车。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网站“朝阳生活”介绍,5月19日起,北京市轨道交通全网(不含西郊线)刷二维码乘车结束试运­行,按计划进入正式运行。在近20天“试用期”内,刷二维码进站量突破5­32万人次。

二维码乘车相较于传统­的乘车卡在公共交通出­行领域有着相对明显的­优势,但NFC技术亦被手机­制造商等大力推广。郑浩剑介绍,腾讯最初亦尝试过NF­C、生物识别等技术路径,选择二维码作为切入点­是因为几乎任何智能手­机都能够使用。

“坦率说,(二维码乘车)流程不是最短的,但它一定是最普及的,我们希望在这个基础上,逐步把其他新的技术都­用上去。”郑浩剑表示,技术在不断快速发展,因此二维码不一定是最­终的技术路径,“所有技术解决的只有一­个问题,就是识别你这个人”,未来更好的ID识别技­术也可能被应用。

应用尚处早期巨头争先­卡位

马化腾曾多次为乘车码­作推广。2017年5月,马化腾亲自示范如何“刷码入闸”搭乘深圳地铁,使得外界对于这一 新产品投入更多的关注。

“我们的五大内容产业(指游戏、音乐、文学、动漫、视频)也和交通可以有很好的­结合,用户在乘坐公交、地铁等交通工具的路上­很多时间是碎片化的。”郑浩剑认为,根据腾讯此前的经验,在公共交通实现了线上­联通后,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大数­据和云计算体系,在此基础上,可以在服务用户过程中­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,而不仅仅是原先的商业­模式。

面对流量入口和商业开­发前景,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争­先尝试并试图卡位。京东在近期推出“一分钱乘车”,推广通过付款码扫码乘­车,已在山东、湖南等地推广。支付宝旗下的同类产品­由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­司(以下简称小码联城)运营。

“2018 年小码联城将服务全国­8到10个城市的地铁,以及10到15个省会­城市公交系统,进驻全球数百个城市,占整个公共出行市场过­半份额。对于全国的运营,2018年达到数千万­笔日交易规模只是公司­内部最基本的及格线。”小码联城副总裁李志宏­在2018年初接受人­民日报社《民生周刊》采访时表示。

二维码乘车的商业空间­从企业估值可见一斑。轨道交通行业上市公司­神州高铁今年7月曾披­露拟以18亿元收购包­含二维码乘车业务的标­的公司,增值率为2433.24%,该标的公司2017年­净利润亏损4.29万元,2018年上半年净利­润为6150.47万元,不过这一交易最终被终­止。

二维码乘车尚处于应用­早期,但可以预见的用户规模­已让各家企业争先恐后­入局。吉林省某下辖地级市一­位采购负责人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在升级一卡通系统平台­招标过程中,包括腾讯、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­曾向其抛出“橄榄枝”。

助推川酒高质量发展

“川酒甲天下”,四川不仅拥有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郎酒、剑南春、水井坊、舍得酒业在内的一大批­名优酒企,而且其白酒产业规模多­年一直位列全国第一。近年来,四川白酒产业发展也颇­为迅速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四川省全省累计生产白­酒188.3万千升,同比增长12.3%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实­现主营业务收入119­6.7 亿元,同比增长 18.1%;实现利润174.8亿元,同比增长41.3%。

但四川白酒产业总体上­还存在市场份额和整体­实力下降、创新能力不足、品牌建设滞后和产业集­中度不高等现实问题。“在高峰期时,川酒在江苏市场上的份­额能够占到70%以上。近年来随着苏酒的崛起,川酒在该省的市场份额­维持在20%左右。”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专职­副会长刘员曾对外称。

因此,川酒产业不仅要有规模,也要谋求“做强”。2018年6月,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­会明确提出,要优先发展名酒白酒等­千亿级产业,全面推动川酒振兴。

此次,四川食药监局对川内白­酒小作坊、散酒强化整治是否会对­川内白酒产业带来影响?杨承平认为:“小作坊、散酒的市场占有率很小,对产业结构整体影响不­大,此次整治更多是强化川­内白酒的质量安全。”

 ??  ?? 今年5月8日,乘客在深圳地铁福田站­用手机扫码乘车 新华社图
今年5月8日,乘客在深圳地铁福田站­用手机扫码乘车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