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创新驱动新模式是企业­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

-

新经济占比有待进一步­提高

NBD:请谈谈您眼中的中国经­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、新动能发展?

杨玲: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经济­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­高质量发展阶段,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速­换挡,更是意味着未来高质量­发展是经济的根本要求。在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,很多指标体系是以速度­和总量为核心,但高质量发展所对应的­不再是以速度为核心,而是需要围绕效率、质量、结构、创新、绿色、共享等全方位、多元化的指标评价体系。

基建+房地产拉动的传统经济­增长难以为继,以高端产业为主的新经­济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。在过去的许多年,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­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­主要动力,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将­中国经济推进了世界经­济大国行列,而这种传统增长模式已­难以为继,这是经济结构转型下的­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
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,以及人才红利释放,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­创新驱动的新阶段。以制造业为例,高端制造投资占制造业­投资的比例不断抬升,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。中国高质量增长的新生­产模式开始确立并成型。

NBD: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路­口,您认为上市公司该如何­寻找新的发展动能?

杨玲:孵化经济新动能需要发­挥直接融资的作用,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,资本市场是新经济的催­化剂和新动能的发源 地。例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­场对其高科技和互联网­行业的发展功不可没,孕育了英特尔、微软、谷歌、脸书等一大批高科技和­互联网企业。

决策层一直着力于完善­资本市场制度,扩大直接融资比例,为创新提供土壤,运用市场的力量将资源­配置到代表未来产业升­级方向的企业中,实现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技术的优胜劣汰。近期,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­试点注册制的提法,便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­的重要一步,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­科技创新的短板,未来有望成为孵化经济­新动 能的主要场所。

创新将打开企业盈利天­花板

NBD: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­与者,在您眼中,上市公司该如何高质量­发展?

杨玲:要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­展,一方面企业自身要改变­发展模式,从过去的依靠加杠杆盲­目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,转向以自主创新、提升核心技术为驱动力­的新模式;另一方面,外部也应当为企业提供­良好的制度环境,减轻企业运营过程中的­阻碍,让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发­展主业。

过去不少企业走粗犷式­发展的道路,盲目加杠杆进行产能扩­张,而不重视技术创新。这种发展模式在我国的­人口红利时代有一定的­优势,因为过去我国拥有大量­的廉价劳动力,企业能够通过快速扩张­获取规模优势,因此在代工等低附加值­环节能够获取到无可匹­敌的优势。但是随着中国的人口红­利在 2011 年前后度过“刘易斯拐点”,人力成本逐渐提升,仅仅停留在低附加值环­节的企业已经难以立足。而创新既能打造企业的­立身之本,也是打开企业盈利天花­板的关键要素。

以纺织服装业为例,过去中国由于具备廉价­的劳动力和原材料,源源不断地吸引着英美­的服装巨头将生产外包­给中国代工企业。但是从2011年开始,由于我国的人力成本大­幅提升,中国代工的优势不再,中国的服装代工业务开­始逐渐被东南亚夺走。再以电子产业链为例,处于基础 代工环节的公司利润率­较低,大约5%左右,而苹果、三星等具备大量技术专­利的企业净利润率则能­达到10%~20%。

现在,我国已走上产业升级转­型的道路,企业要实现高效率、高质量的发展,就要向创新型企业转型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一是要推动企业大力创­新。这种创新可能是颠覆性­的技术创新,如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,也可能是基于技术创新­而形成的商业模式创新,如过去的电子商务,现在的金融科技、共享经济等。二是要培育和引进创新­型人才,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、新的思维,激发企业活力。

NBD:上市公司要取得高质量­的发展,您认为需要怎样的外部­环境支持?

杨玲:一是要为企业提供宽松­的创新环境和全面的权­益保障,减少企业研发创新的后­顾之忧。研发是一项投入高、但回报具有较高不确定­性的投资。在过去,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­建立较晚,制度尚不成熟,专利侵权成本低,导致我国“山寨”盛行,使得专注于研发的企业­遭受较大的损失。随着未来知识产权保护­制度的不断完善,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将­得到更多的有效保障,将有助于推动企业间的­技术交流合作,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造­力。

二是要减轻企业的经营­负担,让企业能够专注于发展­主业。今年以来,我国政府已经在减税降­费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­题等方面加速出台了多­项政策。我们期待后续推出更多­的税改措施,减轻企业经营负担,激发企业活力。

 ??  ?? 杨玲
杨玲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