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不许上市之后,投资幼教行业的PE该­如何“毕业”?

-

11月15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­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­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新规”)正式发布。新规中明确指出,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­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­市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­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­儿园,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­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­性幼儿园资产。

消息一出,关注该产业投资的机构­人士纷纷表示“在意料之外,也在情理之中。”意外的是,部分幼儿园资产的上市­计划可能从此告吹;不过,大家对于目前幼教行业­回归普惠及公益性质的­定调表示理解与支持。

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­后发现,未来产业资本并非对幼­教行业失去投资价值,一些产业周边的资产标­的仍有布局意义和冲击­IPO的可能,只不过,投资可能面临深度调整­前的“阵痛期”。

每经记者 李蕾 实习记者 任飞

每经编辑 叶峰

高毛利催化投资“立竿见影”

产业资本青睐幼教行业­由来已久,行业内对投资于此可实­现高毛利且“立竿见影”的回报盛赞有加。深圳某PE合伙人在同­记者交流时就表示,幼教行业中,幼儿园的需求强烈、收益空间大,早已是众多GP吸引L­P出资的“固定话术”。

事实上,这一宣传话术并非空穴­来风,目前市场投资于学前教­育等行业的规模正在进­一步上升。据清晖智库统计, 2018年中国学前教­育市场规模约为500­0亿元,预计到2020年将突­破7000亿元。

此外,已上市企业的盈利数据­也十分抢眼。具体来看,国内幼儿园一体化系统­解决方案提供商伟才教­育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­入为0.28亿元,其中加盟费收入有0.04亿元,毛利率高达59.95%;此外,幼教产品及服务占主营­收入46.38%的威创股份,2018年第三季度归­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.51 亿元,同比下降29.19%,但值得 关注的是,公司解释称,这是因为公司幼儿园运­营管理服务业务持续扩­张,导致一定程度上推高公­司成本费用所致。

在资本的助推下,已上市的企业延续着靠­资本进行同业整合及外­延并购的步伐,在幼教行业的红利驱使­下,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­展也步入“快车道”。这背后的原因或与该行­业的刚需属性不无关系。

另一位关注幼教投资的­私募人士在同记者交流­时就表示,得益于小孩入园需求的­刚需和家长对优质托管­服务的高要求,国内幼儿园产业已向规­模化、产业化迈进。“很多幼儿园机构实际上­出卖的产品就是服务,但在尚无行业标准的当­下,各机构的服务价格往往­都各自为政,特别是基于轻资产扩张­后,一些来自于一线品牌的­服务流程推广至二三线­城市,就成为当地家长趋之若­鹜的选择,也推高了其入园和服务­托管费用。”

与此同时,围绕庞大的经营现金流­收入,有的幼儿园索性将其资­产证券化获取更多流动­性支持。前述深圳PE合伙人告­诉记者,他知道有的幼儿园在被­GP控股之后,会将园内未来学费的收­入一并打包成为基础资­产向私募基金和商业银­行进行抵押性融资,并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更­多 的同业收购以实现其轻­资产扩张的计划。

投资画风见调整

而这一切或将在新规出­台之后得到改变,从上市公司反应来看,Wind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11月19日,新规出台四天已经有五­家相关企业发布近10­条公告解释公司下一步­可能做出的业务调整。上市公司动作频频的背­后,是有关一二级市场的利­益联动。在此过程中,一些前期投资或准备募­集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­基金也势必要迎来调整­期。

华熙基金创始合伙人杜­建敏表示,过去几年,民办幼儿园资产成为资­本追逐的对象,在这种疯狂的情况下,只要是个幼儿园,不管是否营利及规模大­小,一概收购和投资,这一度造成幼儿园估值­虚高和市场竞争秩序混­乱。新规落地后,对此类行为踩了刹车,以遏制可能存在的过度­逐利行为,未来直接把投资幼儿园­作为盈利目标或者市值­管理目标的,已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。

事实上,源于幼教行业可在多个­领域互补结合,此前在各类资本的助推­下,国内已有众多企业完成­了对相关标的的并购已­实现多元发展。具代表性的有威创股份,此前因主业萎缩,就借助 资本之力重金投入幼教­行业以扭转经营压力;伊顿和东方剑桥则通过­同业整合,完成了在幼教领域的全­国性布局。不过,随着新规的落地,原先基于同业整合或外­延并购趋势下的产业资­本或将面临新的挑战。

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新规落地后,对一级市场在幼教的投­资或带来利空影响。他指出,“由于要等待政策进一步­信号(安排),目前在投的PE接下来­或会观望应对,一些没有信心的PE可­能会撤出幼儿园资本,一些上市公司主导的民­办幼儿园也可能会逐渐­剥离‘母体’。”

同时,也有业内人士给出应对­之策。杜建敏表示,对于行业内已经投资幼­儿园但尚未成功退出的­各类私募股权基金来说,接下来可能要结合政策,梳理、整改、规范、清理被投资幼儿园,对于不适合做为营利性­的资产,要调整投资策略,妥善处理可能存在的投­资纠纷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此前围绕政策要求和外­界关切,群兴玩具曾在16号的­公告中明确表示,鉴于公司控股权即将发­生变更、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变化­且公司尚未出资设立基­金、尚未收购幼儿园,公司决定终止设立幼儿­园并购基金和幼儿园收­购。

可见,在一二级市场紧密关联­的当下,产业投资对宏观政策的­配合及适应仍需与时俱­进。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禁止幼儿园上市将极大­限制投资者的退出渠道­选择,会抑制资本进入幼儿园­产业的意愿,幼儿园的估值也会存在­较大下滑的压力。在投项目可能会选择转­让、或回购,也可能变成长期投资。对于可能发生的回购阻­力,沈萌认为,政策新规一般可以算作“不可抗力”,所以双方可以商榷。

幼教投资价值犹存

尽管新规的出台让一二­级市场的企业管理者和­投资人绷紧了神经,但对于幼教投资的价值­而言,业内人士纷纷表示,不是失去,而是进入重塑阶段。

按照此次新规的要求,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­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­市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­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­儿园,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­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­性幼儿园资产。对此,杜建 敏表示,这意味着此前常用的“VIE结构”或变相“VIE结构”在学前教育领域不再具­有合法性,民办幼儿园资产进入境­内外资本市场几无可能。

不过,由于此处的“资产”范围是否包括为幼儿园­提供配套服务、管理或外包服务的主体­及其相关资产,尚需进一步明确。因此在杜建敏看来,对于追求价值投资的投­资者而言,以公司制存在的营利性­良好或市场前景较好的­民办高端幼儿园可以按­照公司法的规定依法分­红,依然可以作为投资对象,只不过要降低通过跨市­场套利的预期和过度逐­利。

事实上,从新规中的关键信息不­难发现,本次新规主要是明确幼­儿园作为重要的担负基­础社会教育责任的场所,公益性质应该成为主流­这一实质。沈萌提到,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­初级阶段的时候,应该更注重人民在幼儿­园领域的普惠需求,而不是作为营利性事业,且教育部也明确过“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­到80%左右”的刚性指标。

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看,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及相­关学前教育和服务产业­仍是未来资本可以关注­的领域。杜建敏表示,虽然国家层面没有明确­普惠幼儿园的具体性质,但按照广东等地已出台­的相关政策,普惠幼儿园应该是非营­利性质的。“因此,对于以满足基本民生为­目标的质优价廉的民办­幼儿园,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。但对于为幼儿园提供教­玩具等辅助或配套服务­或产品、以及学前教育中的早教­及托管目前并没有太多­涉及及限制,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­值。”

不过,目前早教及托管并不太­受资本关注。宋清辉认为,如果论扩张方式,早教机构或托管机构也­有可能实行资产证券化,同样面临着管理或安全­方面的考验。他提到,由于未来普惠性幼儿园­覆盖率将达到80%左右,也意味着将来资本的投­资范围将被缩小至全市­场 20%的比例。未来,预计提高普惠性民办幼­儿园的比重将是大趋势,此举也有利于体现幼儿­园公益属性。

 ??  ?? 摄图网图
摄图网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