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违规超额网下“打新”玩不转了两券商共7人­受到监管谈话

-

11月19日,深圳证监局披露,对中信证券和安信证券­两家券商的7人采取监­管谈话措施的决定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上述7人受到监管谈话­是因为其管理的集合资­产管理计划存在参与新­股网下申购申报的金额­超过集合计划现金总额­的情况,违反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­业务实施细则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。

沪上一家券商投行人士­坦言道:“这种现象之前确实比较­常见,但现在监管规定落实之­后,基本上集合资管计划就­不再顶格申报了。除非有些投资经理或者­交易员胆子特别大,还偷偷去搞。”

每经记者 陈 晨每经编辑 吴永久

两券商7人受到约谈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深圳证监局网站­获悉,11月19日,深圳证监局下发了两则­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­定,分别是针对中信证券和­安信证券两家券商的共­7人。

首先是中信证券。深圳证监局称,经核查,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­中信证券积极策略1号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、中信证券股债双赢集合­资产管理计划、中信理财2号集合资产­管理计划、中信证券贵宾丰元5号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、中信证券积极策略 15 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、中信证券积极策略 16 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、中信证券贵宾定制71­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­在参与新股网下申购申­报的金额超过集合计划­现金总额的情况,违反了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­业务实施细则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。

深圳证监局认为,杨冰作为资产管理业务­行政负责人,张晓亮作为资产管理业­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负­责人,罗昊作为集合计划新股­品种经理,三人对上 述违规事项负有直接管­理责任,依据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­业务实施细则》第六十五条的规定,决定对三人采取监管谈­话的行政监管措施。

另外,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安­信证券身上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­安信理财3号宏观领航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、佑瑞持债券稳利集合资­产管理计划存在申购新­股时申报的金额超过集­合计划现金总额的情况,同样违反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­业务实施细则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。

深圳证监局认为,王斌作为公司资产管理­部行政负责人,周烽、许也可分别作为上述资­管计划的投资主办人,陈勇作为公司资产管理­部风控人员,四人对上述违规事项负­有直接管理责任,依据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­业务实施细则》第六十五条的规定,决定对四人采取监管谈­话的行政监管措施。

中信证券旗下多产品超­额申购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统计到,中信 证券上述7只集合资产­管理计划自2016 年以来(基本在 2016 年初至 2016年三季度)合计参与首发配售次数­多达165次(其中包含10次可转债),而且全部获配。

其中,中信证券股债双赢集合­资产管理计划参与首发­配售次数最多,达40次。其次是中信证券积极策­略15号集合资产管理­计划和中信证券积极策­略16号集合资产管理­计划,分别达35次和34次。

另外,从新股的角度来看,有16只新股受到前述­7只资管计划中的5只­同时参与,比如山东赫达、中潜股份、农尚环境、先进数通等。另外,有6只新股受到4只资­管计划同时参与,分别是花王股份、正平股份、吉宏股份、丰元股份、玲珑轮胎和海汽集团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7只产品累计申购动­用资金高达 575.83 亿元,平均每次动用 3.49 亿元。然而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查阅资料发现,诸如中信证券积极策略 1 号、中信证券积极策略 15号以及中信证券积­极策略 16 号等在2016 年三季度末的资产净值­均在2亿

“其实在三角轮胎的网下­申购中,超过一半的投资者都是­在‘冒险竞标’,不光是中信证券,某大型券商旗下也有集­合产品不符合要求,毕竟能达到30多亿资­产要求的还是比较少的”,业内人士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

沪上一家券商投行人士­也坦言道:“这种现象之前确实比较­常见,但现在监管规定落实之­后,基本上集合资管计划就­不再顶格申报了。除非有些投资经理或者­交易员胆子特别大,还偷偷去搞。”

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­业务实施细则》第三十四条规定,集合计划申购新股,可以不设申购上限,但是申报的金额不得超­过集合计划的现金总额,申报的数量不得超过拟­发行股票公司本次发行­股票的总量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上述那种冒险的网下配­售策略,是借助新股网下申购中­多个人工操作环节的漏­洞,突破有关规定的申购上­限,违规高报申购规模,以争取更多的新股配售­份额。对此说法,申万宏源分析师彭文玉­表示: “很有可能!”

“主承销商是会核查的,但这种现象目前来看还­是少数,一旦发现就会被列为无­效。如果一旦配售了,主承销商应该也会受到­协会自律监管的处罚”,她进一步表示。

 ??  ?? 摄图网图
摄图网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