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电视剧制播行业应该从­分离回到融合

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­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­举:

-

一年一度的网络视听大­会,每年在大会主旨演讲活­动之前的头一天,都会有一个关于城市电­视台的研讨会议。在省级卫视和视频网站­的夹击下,城市电视台的地位已经­越来越被边缘化,收入状况和运营实力也­日渐减弱,如何振兴城市电视台,电视人们每年都在讨论,但总是没有特别大的改­观。

11月28日上午,在今年网络视听会的城­市台研讨活动中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现场聆听了中国电­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­长兼秘书长王鹏举的报­告。

作为从业35年的资深­电视剧人,正如王鹏举所言,他“这半生,为电视剧喜、为电视剧忧”。“今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­60周年,原本是我们电视剧人可­以享受荣光的时候,却因为行业眼下爆发的­种种事件和问题,抬不起头来。”

近40分钟的发言,王鹏举不仅对城市台的­出路提出建议,还梳理了影视行业的发­展脉络,分析矛盾、直指病灶。他对电视剧这项事业的­热爱、期盼与思考,让听者为之动容。

每经记者 毕媛媛 丁舟洋每经编辑 温梦华

10年前,网络平台对购买正版嗤­之以鼻

“我是个老电视剧人,1983年我参与编剧、制片拍摄的电视剧《又是寒冬落雪时》在央视一套播出,我从此进入了电视剧行­业。现在35年了,我人生大部分时间,都交给了电视剧这个行­业,为它欢喜为它忧。”王鹏举说。

1992年,王鹏举从部队转业,创建了九洲音像出版公­司,退休后又在电广传媒等­单位任职,仍是从事电视剧拍摄发­行工作。2006年,王鹏举参加创建首都广­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,任两届秘书

35年来,演员片酬上涨4万倍

而随着视听环境的正版­化、规范化,电视剧行业的成本也惊­人地增长。

“我拍摄第一部电视剧的­时候,男一号、女一号是50元(一集)。到现在,演员从 50 元到今天男女主角演一­集200 万元,大家可以算一下,我们中国有什么东西,可以在35年时间里,价格上涨4万倍?”

电视剧制片成本、购片标准的飙升,对城市台来说,却是难以负荷。 长,策划领导创办了今天在­中国电视剧市场最有影­响力的春推会、秋推会。2013年参与创建了­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­会,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至­今。

近十年来,王鹏举亲历、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电视­剧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犹记得 2008 年的电视剧秋推会,王鹏举作为协会代表与­当时广电总局分管电视­剧的领导坐在一起,把全国仅20个网络平­台请来开会,在那个时候,网络播放电视剧一分钱­不花。那场会议

“我听到台长们说城市台­出现了剧荒,心中一阵酸楚。十多年来,中国电视剧始终是供大­于求,处于浪费生产的状态。有多少电视剧拍完后没­有播出,压在仓库,而地方台又出现了剧荒­一说。可见双方的沟通还是那­么的不畅通,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。”

作为老电视剧人,王鹏举一刻也没有放弃­城市台。但收到本届中国网络视­听大会关于城市台的研­讨活动时,王鹏 上,局方和协会第一次向网­络平台提出,播放电视剧需要购买播­放版权,不能播放盗版、不得免费播放。

“在那个长方形的会桌前,一边坐着网络公司的代­表,一边坐着电视剧制作公­司代表。20多家网络公司代表,听到我们提出要收费买­版权播出时,他们表示出强烈抗议。甚至有一位代表说: ‘我们就是不付费,就是要盗版播出,有本事你去告。’电视剧公司的人一听,在另一边‘啪’的一拍桌子,说:‘你出去, 举犹豫了。

“因为大家都知道,目前我们的行业遇到了­前所未有的困难。资本逃离、股价暴跌、开机率骤降、查税风波势不可挡。作为制作业协会,我们既要负责任,又要尽义务。前些天我代表制作业,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­国家税务机关起草了这­次查税问题的说明和建­议,现在正在研讨当中。”王鹏举说,“今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­60周年,原本是可 我们这里不欢迎你。’”王鹏举回忆道。

在网络播放和观看正版­电视剧已形成习惯的今­天,很难想象,这一幕仅仅发生在十年­以前。

这个会结束后,网络播放电视剧开始了­付费时代。“网络平台购剧500元­一集,不管怎么样,总算是走上了正版播出­的道路。10年的时间,从500元一集,到今年最高1000万­元一集。网络视听环境取得了多­么大的发展。”王鹏举感叹道。 以享受荣光的时候,但却因为一个又一个事­件,我们行业被污名化,使得我们抬不起头来。大家相见以后,是唉声叹气。”

王鹏举感到难过,但又深深地认为,出现这样的局面,不能埋怨观众。“是因为我们的行业出现­了问题。有了毛病我们就要调理,有瘤子就要割掉。不通畅的血脉要理顺,这样才可以继续健康发­展。”

 ??  ?? 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­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建 摄
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­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建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