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昆明文旅的冰与火:造城运动遭遇高库存 外地客一人买下8套房

-

<<09

外地客一口气买下8套­房

截至2018年10月­底,昆明商业库存410万­平方米,库存量保持高位且持续­增长,去化周期拉长,高达86个月。

在全国重点城市纷纷开­启调控的潮流中,被住建部约谈两次的昆­明,也必须得有实质性的动­作。

今年7月1日,被昆明房地产行业视为­市场的转折点,那一天,是昆明市针对非云南省­户籍自然人购房出台相­关限购政策的日子。

从今年7月1日之后,火热的昆明楼市逐渐冷­了下来。“房子不好卖了。”从置业顾问到当地房企,这样的话《每日经济 新闻》记者在昆明走访时听到­了很多次。

行情变化在文旅项目里­也能看到端倪,在记者走访过的不少文­旅项目营销中心,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。好在,文旅项目“机智”地将客群目标放在了全­国。

比如万达城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里都设­置了万达城项目的城市­展台,外地购房者在展台看了­楼盘决定购房后先交定­金,再一起组成“购房团”直飞昆明,拖着行李箱到售楼部签­约,之后再飞回去。

万达城的项目销售人员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他们的购房团里有来自­石家庄的,也有来自上海的公务员­和国企员工,有的人一下手就是2~3套。

对于开发商而言,购房有淡旺季之分,但是对于营销人员而言,全年都是忙碌的。“旺季卖房,淡季则需要去到全国各 地拓客,加速项目的库存去化。”一名文旅地产的从业人­员告诉记者。

而在绿地·滇池国际健康城里,记者听到置业顾问说:“我有一个北京的客户过­来投资,全部用亲戚的名字买,一次性买了8套房。”

同时,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当地的政府单位、事业单位集体买房成为­这些文旅大盘去化的一­种方式。“我们周边的事业单位员­工也会过来购房,会买走半栋、大半栋的样子。”绿地·滇池国际健康城的置业­顾问说。

昆明的限购政策规定,在昆明没有住房的外地­户籍成年人每人只能购­买一套房。这样的购房政策在当地­的从业人员看来,仍是较为宽松的。因为一个当地无房的外­地身份证就能买一套,“全家总动员” 成为外地投资客们的惯­用手法。

折价优惠销售成楼市常­态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一位熟悉昆明楼­市的业内人士处了解到,昆明的一手房销售更多­是依赖中介机构给售楼­部带客,光靠售楼部卖房是根本­卖不动的,很多房企也将大量的营­销费用花在了渠道上。

昆明楼市的整体“不好卖”也蔓延到了文旅项目里,有的项目推出大幅折扣,也有项目推出多套特价­房。

比如蓝光·中国滇池花田国际度假­区,今年6月开盘时能卖到 1.6 万~1.7 万元/平方米的洋房产品。11月的单价平均降了­1000元左右,此外还有交10万元抵­10个点的渠道优惠,如果是一次性全款 支付还能再优惠15个­点。

不过,记者也发现昆明的文旅­项目中并不多见,绿地、万达的项目折扣普遍在­3~5个点。另外,在1500元/平方米的精装标准上,昆明的文旅楼盘折扣后­的单价在1.2万~ 1.5万元之间。这样的价格水平对全国­的投资客仍具有极大吸­引力。

不过,记者也发现,昆明的文旅市场就像是­一座“围城”,已在昆明购买文旅楼盘­的投资客,大量的市场存量或让未­来的变现成为难题。而对于那些还在观望中­的投资客而言,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­源,也让其成为海南的“替代者”。

已经进入昆明的开发商­正处于高库存和市场下­行的阵痛中,而还没拿到入场券的开­发商却一直在蠢蠢欲动,寻找合适机会进入昆明­文旅市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