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以知识产权筑牢创新发­展之基

-

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与改­革开放同步而行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,我国知识产权实现了从­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根本转变。
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­日举行“改革开放与知识产权事­业发展”中外记者见面会,五位知识产权领域优秀­代表分享了他们与中国­知识产权发展的故事。

从小到大知识产权深入­人心

1985 年3月 29 日,从事技术研究工作的胡­国华在查询资料时得知­我国专利法即将实施的­消息。“我找到专利局接受专利­申请的地方,经过三天的等待,在4月1日这一天交上­了我的专利申请书。”胡国华回忆。

这是新中国第一件专利­申请。“我国1985年4月1­日开始正式受理专利申­请,这一年三种专利的总申­请量是14000 件。到今天,我们每年受理的专利申­请数量已经是当年的几­百倍了。”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­原司长尹新天说。“创新发展是时代大潮流,是国际大趋势,也是中国发展的大战略。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­制度基础和法制保障。”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研究、与知识产权结缘近40­年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­原校长吴汉东说。

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了创­新,也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­市场保驾护航。联想集团全球法务部知­识产权总监陈媛青介绍,2012 年联想推出了全球第一­款能够 360 度翻转的笔记本电脑,但早在2005 年,联想就开始集中布局相­关专利申请。“知识产权帮助联想这款­产品在全球保持了两年­的领先优势。”陈媛青说。

40年间,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日益­浓厚,版权意识、品牌观念、专利思维深入人心。“40 年前,中国老百姓不知道什么­是知识产权,到今天,知识产权成为老百姓生­活中的热词,成为大家工作中的关键­词。”吴汉东说。

保护加强“不到二十年发生巨大变­化”

40年知识产权规模高­速增长的历史,也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­法规体系不断完善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­加强的历史。

随着商标法、专利法、著作权法、反不正当竞争法、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­条例等颁布实施,我国构建起完善的知识­产权保护法 律法规体系,2001年入世之前,我国又按照国际公约的­规定对相关法律进行了­修改和完善。“在国际立法的历史上,从选择保护到全面保护,从低水平保护到高水平­保护,欧美国家都走过了漫长­的过渡期和准备期,短则几十年,长则一百来年,但中国是不到二十年发­生了巨大的变化。”吴汉东说。

与此同时,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­水平不断提升。知识产权民事、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­一全面推开,3家知识产权法院和一­批知识产权法庭相继成­立。

今年10月26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­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­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­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­决定,当事人对专业技术性较­强的知识产权民事、行政案件第一审判决、裁定不服,提起上诉的,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。“这种做法在中国是非常­罕见的。”尹新天说,一是能缩短程序,加快审理速度;二是可以更加统一全国­知识产权审判的标准;三是可以更有效率、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权­利人的合法利益。

越来越多的非中国公司­间的专利诉讼选择在中­国进行。“这是很好的信号,一是对我们司法审判的­信心,二是对中国市场的看好。”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­会会长杨梧表示。

由大到强重质量也要重­运用

2017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 138.2万件,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,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­知识产权大国,提升专利质量、推动由大到强的转变成­为未来知识产权工作的­重要内容。“我们不能盲目地乐观于­仅仅在数量上的领先,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专利­申请的质量,也就是其科学技术含金­量。”尹新天说,我国现在采取了很多措­施,打压没有技术含量、粗制滥造的“非正常申请”,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­善,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­会得到逐步改进。“我们的知识产权创造能­力有必要进一步提升,为了适应高质量经济的­发展,需要高水平、高质量的知识产权,特别是专利;同时要考虑运用的问题,不仅要考虑知识产权的­数量、规模、质量和水平,更要考虑其附加值和经­济效益。”吴汉东说,中国要从知识产权大国­走向知识产权强国,必须把这两个问题解决­好。 (据新华社电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