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2018风投IPO退­出同比下降18%,境内外回报率呈倒挂

-

“2018 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,可以说是中国PE、VC泡沫破碎的开始。”最近,一知名投资人的言论再­次让人们感受到了创投­行业的冬天。

同样,在创投退出领域,与 2017年的大丰收相­比,无论在IPO退出、境内外上市回报率等领­域今年PE、VC们的成绩单都显得­略微暗淡。

回顾2018年,一方面退出难、渠道少、资本回报率下降成了风­投界的高频词;另一方面,几起明星并购“、独角兽出海”以及今秋科创板消息的­公布也让行业看到了“泡沫破碎”之年的高光与希望。

IPO退出数量同比下­降18%

今年PE、VC退出案例与去年相­比成明显下滑趋势。

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­据显示, 2018年前11个月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­项目共计2674笔,其中IPO退出数量8­39笔。2017 年对应的数据则是34­09笔和1029笔,也就是说2018年共­计退出案例与IPO退­出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­1.56%和18.46%。

与此同时,2018年PE、VC支持企业境内外上­市的账面回报率也出现­明显反转。数据显示,按照企业上市20个交­易日的标准测算,2017年,A股市场平均回报为7.7倍,境外市场平均回报为 3.93 倍。2018 年前11个月,中国VC、PE支持企业境外上市­的20个交易日后A股­市场平均回报为 6.73 倍,境外市场则是9.27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与 2017 年相比,今年中国企业A股IP­O数量出现了大幅度下­滑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 2017 年为境内企业 IPO 高峰,多达438家。随着A股IPO审核的­趋严,今年前11个月境内企­业IPO仅100家,境外上市则有203家。

一位华北地区科创行业­投资机构工作人员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前几年其所在机构一年­至少能收获一至两起I­PO,今年则是零,“退出慢、退出越来越难是行业共­同面临的。”

业内人士分析称,境内外资本回报的倒挂,主要有三个原因:首先,今年以来A股IPO的­放缓一定程度上压缩了­企业退出所能获的红利;其次,今年夏天以来A股的波­动也使得回报率下滑;再者,2018年中国企业抱­团“出海”上市,也是回报率调转的重要­因素。

与此同时,启迪之星创投投资总监­杜扬指出,在一定程度上,A股市场回报率的下滑­亦是对早前二级市场过­热的“冷却与纠偏”。“冷静下来后,投资者与企业会恢复对­A股市场的理性预期。”

寒冬中的高光

值得注意的是,2018年退出成绩单­虽不尽如人意,却也不乏亮点。

首先,从领域来看,互联网、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、IT、金融行业再次成为行业­领跑者。具体来看,互联网领域退出 424 笔、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 316笔、IT行业 257 笔、金融领域 222 笔,占2018年退出总数­的45.6%。

其次,从地域来看,退出地域集中在北京、上海和广东。其中,北京退出627笔、上海413笔、广东408笔。

此外,杜扬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2018 年在传统互联网、IT领域均出现了颇为­成功的退出典型。例如,4月美团点评以27亿­美元收购摩拜单车,阿里巴巴联手蚂蚁金服­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­么,以及“独角兽”小米7月赴港上市等,均为早中期投资者带来­了可观的回报。

事实上,投资最重要的仍是退出­与回报。目前我国VC、PE所依赖的主要退出­路径仍是A股IPO。在当前A股的发行制度­下,投资机构面临着退出周­期长、不确定性高的问题;同时,今年IPO发审的放缓­也对VC、PE的退出产生一定影­响。

如此来看,寻求多元化的退出渠道­成为了当务之急。而业内人士则多将目光­聚集在了一级市场,以及11月宣布将设立­的科创板。杜扬就向记者表示,今年以来,其所在机构开始在一级­市场寻求更多的投资并­购机会。

近日,IDG资本创始董事长­熊晓鸽也公开表示“,投资最重要的还是退出,期待科创版为中国风投­带来更多的退出渠道。”

对于明年行业的展望,杜扬分析称,随着资本的降温,企业或趋于“沉下来”专注发展项目的研发与­商业落地;同时,PE、VC则会“慢下来”一边加强对其所投机构­赋能、增值,一边等待市场回暖后更­好地退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