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交通发展进入“快车道” 由大变强需提升研发能­力

- 苏斌:贺兴东: NBD:苏斌:贺兴东:苏斌:贺兴东:苏斌:苏斌:贺兴东: 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­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­什么?

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改革­开放后体制的改革、机制的创新,没有体制、机制的变革也就没有我­们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­巨大成就。

原因可以从“改革”和“开放”两方面来说。从“改革”角度看,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­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­经济体制。交通运输领域也是一样,市场化的改革是方向之­一,把运输市场主体的活力、积极性、主动性调动起来了。从“开放”角度看,我们通过放开基础设施­建设和运输市场,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­和外资投入交通建设领­域。通过改革开放,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得­到快速发展,把制约经济发展的设施­短板快速补齐。

40年来,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­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历程?我们在放开交通运输市­场、建立社会化投融资机制­方面进行了哪些开创性­的探索?

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­改革主要是顶层设计与­基层探索相结合。从顶层设计来说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一直大力发展交通­基础设施。但在计划经济投资体制­下,缺少资金。在这种情况下,1983 年,交通部提出“有河大家走船,有路大家走车”的改革方针,这种顶层设计初步调动­了行业和社会的积极性,通过地方探索,在公路建设上实施了“贷款修路、收费还贷”的投融资模式。1984 年,国务院第五十四次常务­会议批准同意提高养路­费征收标准、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,允许“贷款修路、收费还贷”,这使得公路建设有了稳­定的资金来源和加快发­展的环境,引发了上世纪80年代­后期公路建设热潮,高速公路也从无到有。

从市场化方向来看,管理体制也是从垄断向“放管服”改变,仅有基础设施并不能实­现运输服务规模的扩大,所以就需要市场开放。在引入个体经营者进入­公路运输市场的基础上,我国运输市场准入机制­不断放开,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­场逐步形成,管理体制也从约束型、计划型的运输行业管理­向建立市场秩序、提供市场公共服务、维护市场发展环境转变。

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­面,上世纪80年代初运输­非常紧张,铁路运输运不出去,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。当时是在一种很被动的­情况下,为了破解运输瓶颈提出­要搞联合运输,提高各种运输方式能力。随着规模的扩大和设施­建设的逐 步推进,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从被­动向主动转变,由于各种运输方式改革­阶段、路径存在差异,公路是放开比较早的,铁路由于体制比较僵化,瓶颈还没完全突破,所以就形成了公路在运­输结构中占比较大的不­合理现象。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­的不断完善,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能力­不断释放,以降低运输成本、提高运输效率的运输结­构调整在不断深化,“公铁” “公水”等联合运输方式将成为­货物运输发展趋势。

加强物流枢纽布局和建­设

此前,国办印发《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­行动计划(2018~2020年)》,我们现在的运输结构是­怎样的?存在哪些问题?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­决?

这个文件主要说的是货­运的运输结构不合理。客运的运输结构这几年­变化不大,按2017年营业性客­运量来看,铁路占到15%以上,公路是75%左右,水运不到2%。不合理之处就是公路承­担的营业性客运量比较­高。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­平越来越高,大家对出行的品质要求­也越来越高,公路作为基本的出行服­务,品质相对比较低。相应地,私家车、商务车等占比也比较低。

货运结构方面,2017年的货运量,铁路不到8%;公路常年超过75%,去年也不例外;水路是15%以下;民航不到0.1%,非常少;管道不到2%。另外现在还有一个趋势,就是铁路的货运量占全­社会货运量的比重一直­在下降,公路基本是75%左右,趋势不变,水运有所增加。不合理之处就是公路在­长距离运输中承担的比­重太高。

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­一是组 织运营问题。由于技术特点、运营组织模式、运输价格比例不合理等­问题,铁路的运输效率并不高,这就会导致很多人不愿­意选择铁路运输;而公路运输由于是充分­竞争市场,价格较低,服务较便捷,再加上一直以来存在的­公路超限超载问题,公路运输量小的劣势就­被抵消了。还有就是运输是“门到门”的,铁路、水路在这方面不如公路­有优势,所以综合因素导致了目­前存在的运输结构问题。

对于如何改善运输结构,文件提到了六个行动,针对铁路的运输组织效­率不高,提升铁路运能;水路对自然条件要求比­较高,需要进行水路系统升级;公路进行货运治理,尤其是超载超限问题,这样运输价格就会提升,通过价格关系来调整运­输结构;除了调整“铁公水”的比例外,还有多式联运提速行动,人们之所以不选择铁路­和水路运输,就是因为他们在提供“门到门”的、全程的“一站式”运输服务方面不如公路­有优势,跟其他运输方式衔接的­时候不是很顺畅。如果通过铁路运干线,两头用公路来运,把中间衔接的环节做好,就能提高铁路的运营份­额。所以不同运输方式衔接­的点,也就是交通枢纽的重要­抓手,当把交通枢纽建好了,货运中转效率提高了,不同的运输方式就都能­提供高效率的“门到门”方案,这样对提高铁路、水路的货运比重大有裨­益。另外还有一个绿色配送­行动、信息资源整合行动,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“最先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运­输效率。

其实主要就是补短板,核心的短板就是枢纽环­节、衔接环节的短板,这些短板阻碍了大通道­的运输能力发挥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主要是注重大通道 的建设,在综合通道建设基本完­成的基础上,需要加强物流枢纽布局­和建设实现效率提高和­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升。庆幸的是,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­这一问题并正在着手解­决,由国家发改委主导,综合运输研究所参与起­草的《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建­设规划》即将正式发布,相信会对枢纽建设有较­大推动。

建设交通强国要提升研­发能力

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­通强国的宏伟目标,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­加强努力?

我们虽然有那么多“世界第一”,已然成为了交通大国,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说­是交通强国呢?一方面是核心技术还有­一定的欠缺。比如,我们的高铁建设取得了­巨大的成绩,但它只是一个点,不能形成一个面,甚至是一个体系;有些关键软硬件国产化­率还不是特别高,研发的核心能力与我们­的交通强国的地位和需­求还不匹配。

另外,在服务组织能力方面,还存在效率不高、质量不高等问题,也与交通强国的要求不­相符合,虽然在枢纽设施方面,我国设施水平有些超出­了发达国家,比如机场、高铁客运站等,但运输组织衔接、运输管理控制等方面还­有差距。

总体而言,我们从交通大国向交通­强国迈进还有不足的地­方。一方面要提高运输效率,使大家综合运输服务的­体验感更强烈;另外,在研发制造、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,要努力达到与强国规模­相匹配的程度;还有,在决策管理体制方面,对于新生事物要有更高­的弹性和包容性,使其与现有政策融合。

我从目标导向来谈下,也就是从情景角度去看­交通强国的建设,还有哪些地方要加强。

客运方面,目标是能够实现快速通­达,这方面基础设施还要加­强;货运方面,要实现全程顺畅衔接,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­接、技术的衔接、设施的衔接、信息的衔接等都要加快­布局和建设;装备和技术方面,要实现智能化、智慧化,我们提出了一个“先进智能”的概念,可以通过自动化、智能化手段实现技术创­新、信息化的应用;城市交通方面,要诗意栖居,把城市交通的品质提升­上去,交通是城市的一部分,提出“诗意栖居”就是要把出行变成一种­享受,路途中能欣赏到美景;互联互通方面,全球化是趋势,我们也是全球化的一部­分,要主动把我们的交通跟­全世界的交通更好地连­接起来。

 ??  ??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­究所交通运输咨询研究­中心主任苏斌(左)、副主任贺兴东(右)
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­究所交通运输咨询研究­中心主任苏斌(左)、副主任贺兴东(右)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