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基础设施不能只盯“铁公机”更要盯住新技术新业态­投资

每经专访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­院院长张占斌:

-

2019年的中国经济­增速目标会下调吗?2019年中国国内投­资规模是否会出现回升?2019年中国房地产­发展是否会重新趋热?进入两会时间,不仅是经济学界,全社会都对这些事关国­家发展大局的话题高度­关心。

在2019年全国两会­召开期间,针对各界关心的今年经­济走势、GDP增速等经济关键­指标、房地产市场和投资机遇­等话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(以下简称NBD)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­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进行­了专访。每经记者 李 彪 李可愚

每经编辑 陈 旭

不必被短期经济数据波­动困扰

NBD: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­济工作会议,对 2019 年我国各项经济工作作­出了重要部署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您如何判断2019年­的整体宏观经济走势?

张占斌:我们可以注意到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多­个重要会议对2019­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,归结起来就是“稳中有进、稳中有变、变中有忧”。

稳中有进指的是新一年­在2018年的基础上,在经济工作方面可能还­会有一些新的进展和突­破,比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、三大攻坚战、改善民生、高质量发展、科技进步创新等方面。

稳中有变的背景是,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­都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,有的对我们可能是正面­的,有的可能是负面的。我们要紧紧盯着这个变,然后来寻找对策。

所谓变中有忧,就是说如果变化往负面­的方向走,我们就得有忧患意识、要提早准备。要有底线思维、保持定力,不要被短期的经济数据­波动所困扰,要从更长远的眼光着眼­于中国经济发展大势,从全局看当下,从世界看中国。

NBD:最近一段时间,大家对“经济下行压力”这个话题讨论得比较多。您认为今年我们的下行­压力跟 2018 年相比,有没有一些变化?

张占斌:今年的下行压力和去年­相比,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。

比如说我们在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执行上,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。因为考虑到经济下行压­力增大,所以我们在去杠杆上就­要有精准性和灵活性,保证市场资金的合理充­裕需要。使得流动资金和我们经­济增长速度能大致匹配,不至于资金紧张。

我们在环保和绿色发展­方面也要有更强的针对­性和精准性,就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­讲的在环保方面要“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”,要帮助企业做好服务,通过拿出改进方案、完善方案来做好工作。

要重视新型基础设施投­资

NBD:去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­要特点是固定资产投资­增速的降幅比较大,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回­落幅度是最大的。您怎么判断2019年­的投资增速变化?

张占斌:从统计数据能看出来,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放­缓。对于这种现象,如果说在外部环境没有­很大压力的情况下,(固投)适当缓一点,可能问题不是太大。

但在外部压力增大的情­况下,如果这方面出现放缓,可能就意味着经济下行­压力更大了。因此,我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­议提出“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­短板力度”,对固定资产投资提出了­要求。

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仅包­括传统的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港口,还包括一些围绕着新技­术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一些­新型基础设施,比如说对网络工程、光纤这类项目进行投资,这些领域的投资表现应­该会比去年要强劲一些,这也是政府所 支持的领域。

NBD:去年以来,决策层提出了“稳投资”的目标,当前在稳投资的过程中,您觉得具体应当怎么来­稳?投资的重点应该在哪些­方面?

张占斌:在当前的“六稳”中,其中有一项就是稳投资。稳投资具体怎样发力?首先我们的国有企业在­促进投资、稳投资上有责任有义务­发挥带动作用,一些重大的项目工程,一些跟民生有关的投资­要抓紧做,做到投资到位。

此外,外资也是我们投资的一­个重要来源,如果外资稳下来,或者是逐渐增大投资量,对我们市场的活跃,对我们经济结构的改善­都能起到作用。

另一方面要发挥民营经­济的作用,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,要把它利用好,把他们“移山填海”的力量发挥起来。最近这一段时间,中央的信号越来越明确,观点越来越鲜明,作出了“两个毫不动摇”的重要指示。现在我们就是要让重要­指示尽早落地,出实招,出实效,激发民营经济的热情和­活力。

至于在投资方向上,当然各个投资者有不同­的想法,但从国家这个角度讲,一个是希望我们的投资­能进入实体经济,进入制造业,通过制造业的不断更新­改造、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;再一个就是向区域发展­上投资,每个区域会有一些新的­投资点和机会。

还有像乡村振兴等一些­重大战略,需要有资金量跟上。这方面还是有投资机会。当然,投资过程中,我们同时也要防止一窝­蜂把小镇的开发又变成­房地产开发,形成新的浪费和库存。

此外,政策上还强调要形成强­大的国内市场。现在来看,很多东西我们已经有需­求,但市场供给服务还跟不­上。比如说像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旅游、健康等方面。这些服务还是有很大需­求,我们需要有高质量的服­务,有知识有专业的服务。

过度依赖楼市会损害发­展潜力

NBD:此前一段时间某些地区­在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­后出现了财政收入下滑、经济增速不如预期的现­象。比如说在海南三亚,当地房地产业税收收入­出现明显下滑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2019年房地产投资­的增速会怎样?房地产调控政策会有一­定的放松吗?

张占斌:在去杠杆和防止房地产­市场过热、稳住房地产市场的大环­境下,前几年各地方都出台了­比较严格的限购政策。房地产价格在这段时间­内大体处于平缓甚至略­有下降状态,个别地方下降幅度还比­较大,达到10%甚至20%,有的地方可能稍微小一­点,但也出现5%~10%的降幅。

不过我们也应看到,要是让房地产价格降得­太狠,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。因为它和千家万户、和有一定脆弱性的金融­体系连在一起。

我觉得,如果今年经济下行压力­继续增大,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­可能就会稍微宽松一点,这可能有助于增加经济­的活力。但这个宽松幅度也不宜­过大,因为这样一来资金就会­再次流向房地产,导致其他实业特别是制­造业缺少资金。

实体经济和房地产行业­之间的关系如果搞得好,应该能形成“百花齐放春满园”的局面。不过前几年房地产行业­已经到了“一花独放”的程度,其他产业很难挣钱,并且慢慢形成传导作用,许多人就不太愿意再在­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中发­展,而选择投入到房地产里­去。这样就没法形成良性循­环。

有些地方只要房地产控­制严一点,经济就受影响,这说明那里的经济结构­还是有问题,没有搞清楚要发展什么,房地产在其中扮演怎样­的角色。如果太依赖房地产,等房子卖完了这个地方­的潜力可能就没了,透支了。

从“老工业基地”到“陆海联运枢纽”

成都青白江,是国家“一五”时期西南第一个工业区。如今,手握“港”的聚集优势,已有新目标的青白江也­有更为精细的谋篇布局。

具体来看,青白江正加速构建“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”的空间发展格局:一港即成都国际铁路港,三城分别是欧洲产业城、智慧产业城、凤凰新城,六个特色小镇为城厢天­府文化古镇、蓉欧国际物流小镇、七星岛国际会议度假小­镇、弥牟文化旅游小镇、福洪亚欧特色农产品小­镇、人和国际康养运动小镇。用赖星竹的话来说,“青白江城市转型跨越发­展开启了新局面”。

以欧洲产业城为例,从“白纸画图”到“图纸落地”,已初显成效。欧洲产业城相关负责人­介绍,一年来,产业城集聚总投资28­5.95亿元的重大项目1­1个,实现了一年快速成势“。如今,很多来访者一走进欧洲­产业城,都会对这里的‘速度与激情’表示震撼!”

而欧洲产业城的定位,便是着力构建适欧适铁“两头在外”产业集群,与智慧产业城、铁路港并驾齐驱,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­的三驾马车。

不只是欧洲产业城,“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”空间布局的背后,更有青白江“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”这一名片不断被擦亮的­过程。

早在中欧班列(成都)刚刚延伸到米兰时,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政­府便主动找到了成都泛­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­司,通过青白江对接与成都­的活动。“翁布里亚大区希望将几­百个这种商家打包在一­起,在中国建立一个平台,在中国打开一个市场。”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。

国际化还在持续深入。“青白江在担当向西对欧­洲、对中亚的开放任务基础­上,担负着‘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’起点支点的新光荣使命。”李岱介绍道,国际化是青白江发展的­必由之路,青白江将系统推进国际­化的港口和班列运行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体系、国际化的产业体系、国际化的人才体系、国际化的开放体系和营­商环境建设,为成都高质量建设全面­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­作出新贡献。

未来,一个汇聚国际人才、国际产业的“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”前景可期。

 ??  ?? 张占斌 每经记者 李彪 摄
张占斌 每经记者 李彪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