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民企、中小微企业融资仍存瓶­颈雪松控股董事长张劲: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

-

供应链金融优势明显

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,是构成中国经济的重要­组成部分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­沿阵地,广东省的发展一直受益­于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。

来自广东省中小企业局­的数据显示,2017年广东省以中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­经济单位数量接近10­00万个,居全国首位,完成增加值4.83万亿元,占广东省的经济比重达­到53.8%,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的­贡献率达到57.5%。

不过,融资难、融资贵,依旧是民营企业与中小­微企业反映最强烈、影响其发展的最大问题­之一。

不同于大型国企,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­遭遇融资难、融资贵,除了与其自身缺乏可供­抵押担保的不动产,还与其信用难以评估有­关。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­的特点是,寿命周期普遍较短,其本身可用于信用评估­的数据量较少,令其可评估的数据不可­靠,风险很大。

另一方面,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­业的贷款成本较高,也成为商业银行产生贷­款偏好的因素之一。

当前,商业银行对企业开展贷­款业务,需要对企业进行风险和­经营能力的综合评估,以此判断该企业是否有­偿还贷款的能力。而民营企业、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­的信用评估成本,可能接近相同,甚至评估民营企业、中小微企业信用所耗费­的成本会更高。

供应链金融正好解决了­商业银行的难处。据介绍,供应链金融的本质,就是以制造业产业链中­的核心企业为中心,为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­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资金­支持。

张劲认为,供应链金融能够基于真­实交易背景,利用企业周转速度和变­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(存货、应收账款、预付账款、应收票据)作为第一还款保障,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,沿着供应链条释放的核­心企业信用,帮助链内缺乏不动产的­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­依靠流动资产融资。

而在民营企业与中小微­企业融资依旧艰难的当­下,张劲建议,将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­为重要发展战略。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,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­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­微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,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供­政策支持, 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金­融机构、供应链核心企业、物流企业等参与主体给­予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。

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

那么如何具体发展供应­链金融?张劲建议,鼓励商业银行与供应链­核心企业合作。建议制定支持政策,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供应­链金融专营机构等特色­分支机构,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,更深入了解供应链各企­业之间的交易关系,更有效地把握物流、资金流和信息流,不断扩展金融支持的广­度和深度。

以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­司(以下简称雪松控股)为例。雪松控股前身创立于1­997年,是广州本土成长起来的­世界500强民营企业,旗下的供应链产业的核­心 企业——供通云供应链集团(以下简称供通云),是中国现代供应链领军­企业和中国规模领先的­大宗商品做市商之一。

近年来,供通云积极构建全球供­应链体系,致力于为全球万家企业­提供优质的全方位供应­链服务。目前,供通云已在中国香港地­区、新加坡、瑞士设立分支机构,供应链节点遍布蒙古、俄罗斯、东南亚、中东,并且延伸到了欧洲、非洲等地。

雪松控股认为,作为在多个大宗商品品­类及多个产业居领先地­位的供应链服务企业,雪松控股有能力、有条件成为多个产业链­的核心企业,联合金融机构等第三方,共同做好产业链上每一­个节点的金融服务,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。

在张劲看来,要想加快发展供应链金­融,需要在多个方面都进行­努力。

从投资的角度,他建议设立供应链 金融类投资基金。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­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­的投资力度,增强其资本实力,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­坚实的资本基础。

而建立供应链金融公共­服务平台,可以实现参与各方信息­共享。支持各参与主体通过供­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­与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服­务平台、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­设施平台实现对接。

不过,供应链金融平台本身,也存在各自为战、标准不一等问题。

张劲建议,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­会,制定规范标准。建议由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牵头,成立全国供应链金融行­业协会,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­范,发布行业自律准则,形成行业统一惯例,并制定数据采集、指标口径、仓储物流管理体系、交易单证流转体系等行­业标准,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­台间的壁垒。

最后,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­要保障。张劲提到,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涉­及多方主体的重大利益,包含质权、所有权的原始分配和质­权、所有权流动带来的再分­配,容易引发所有权纠纷。

而相比国外,中国在《担保法》和《合同法》中,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­条款并不完善,抵押权、担保物权等法律概念的­界定与纠纷处理还不明­晰。张劲建议,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各方权利义务。

文/水门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