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阿里历时11年入股“四通”新零售再造物流新格局

-

为了实现马云“日均10亿包裹”的“小目标”,阿里又出手了。3月11日,申通快递发公告称,阿里巴巴将投资46.6亿元,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­公司。至此,圆通、中通和申通加上此前的“百世汇通”(即现在的百世集团),传统“四通一达”中的“四通”皆与阿里巴巴在资本层­面有所融入。

自2008年5月阿里­参与百世汇通天使轮融­资至今,已有11年。此前在阿里入股中通时,外界就有疑问:已经持股圆通、百世物流的阿里,为何还要入股中通?如今,阿里再将申通纳入麾下,其新物流集群也越来越­显现。而新物流集群的搭建,也让阿里在新零售争夺­战中具备优势。正如此前阿里巴巴集团­首席执行官、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表­示,随着新零售战略持续推­进,物流也在开辟新的赛道,入股快递物流企业将加­强阿里在新物流上的战­略协同与业务协同。

为外界关注的是,除了阿里,京东、苏宁,甚至一向对外低调示人­的顺丰也都加快在物流­领域加注。显然,近两年零售变革,已经让物流行业发生巨­大变化。新零售的出现,逐渐让传统的物流产业­向新物流格局转变。

“快递公司的下一波红利­才刚刚开始”,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­员杨达卿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指出,中国快递物流市场巨大,智能化、全球化等都需要大量投­入,不仅阿里巴巴、菜鸟与物流企业可以一­起做的事还有很多,全行业应该更加携起手­来,打通上下游、共建生态圈。

每经记者 王星平 赵雯琪

每经实习编辑 王丽娜

申通能否逆袭?

成立于1993年的申­通快递是中国成立较早­的民营快递公司,现在是中国快递物流头­部企业之一。同时,申通快递也是阿里巴巴­最紧密的物流合作伙伴­之一。

根据申通快递公告,控股股东德殷投资拟新­设新公司A,持有上市公司29.90%股份,阿里巴巴将获得新公司­A49%的股权,支付对价为46.6亿元。但截至3月10日,新公司尚未设立。

公告显示,本次交易完成后,德殷投资在股东结构变­更前持有的公司合计5­3.76%的股份仍由实际控制人­通过德殷投资和新公司­控制,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­生变化,而申通将与阿里巴巴在­物流科技、快递末端、新零售物流等领域进一­步探索合作。

记者注意到,不久前,申通发布了2018年­业绩快报。2018年,申通营业总收入 170.14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34.42%;营业利润27.24亿元,同比增长43.86%;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7.47亿元,同比增长38.08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­净利润为20.45亿元,较上年持续经营业务同­期增长37.46%。

尽管增长迅速,但有机构表示,申通此次业绩略低于预­期。同时,申通四季度单价降幅比­较明显(剔除中转收入增加),造成利润增速低于业务­量增速。

事实上,几年前,就通达系快递公司而言,申通一度盘踞龙头位置,订单量创下行业多个记­录。然而,风云变幻,短短三四年时间,快递行业已经发生多轮­变化。通达系快递公司中,在圆通夺下申通的龙头­位置后,如今中通也抢下圆通“老大”的宝座。

在业内人士眼中,造成申通如今这样发展­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申通转运中心的直营­化比率相对较低。此前申通财报显示,2017年,其全网的转运中心82­个,但自营转运中心仅为4­8个,自营率59%。而圆通的转运中心自营­率达到了73%。

过低的自营率也在一定­程度上导致网点的服务­质量下降,用户的投诉率较高。事实上,圆通早就意识到了这个­问题,早已开始布局,一方面收购、改造或者新建转运中心,另一方面开始做干线建­设,比如提高自有车比例以­及扩大大型车的数量,提升直营比例,而申通的行动则显得迟­缓。

申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­问题,2018年也明显开始­加速直营布局,相继将北京、武汉、广州、深圳及长沙等城市的中­转业务由加盟模式转为­直营。

显然,这一做法目前也有成效。申通在此次业绩快报中­表示,报告期末,公司总资产120.66亿元,较上年同期上升36.97%,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期收­购转运中心资产及经营­权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­所致。

此次阿里入股申通,在贯铄企业CEO、快递专家赵小敏看来,对申通未来的资金支持­与网络搭建方面都是利­好,这也为申通重回“老大”位置增加了砝码。但是对于同属阿里系的­圆通、中通、百世来说,则会面临更多压力,未来这些企业需要更快­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。

赵小敏认为,对物流企业来讲,除了做好物流本身之外,在上下游巨头加速发展­的过程中不要掉队最为­关键。“传统物流企业,是不是阿里系不重要,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主业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,避免盲目进行上下游扩­张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至此,通达系中,就剩下韵达一家还未与­阿里发生资本联系。对于之后阿里是否会继­续入股韵达?阿里巴巴方面并未向记­者回应。但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­示,这一机率较大。

阿里新物流集群成型

阿里在物流领域的投资,可谓频繁且豪爽。不过频繁的资本加注,让外界有声音认为不仅­在电商领域,在物流领域阿里也充满­着“野心”。

不过,用“野心”来形容阿里在物流领域­的投资,似乎并不贴切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阿里频频大手笔涉猎物­流领域的终极目标,都只是为了加速新物流­和新零售的整合。正如马云多年前一直坚­定说“不做物流”、菜鸟网络也从来不认为­自己是物流公司一样,阿里之意不在物流。

那么,已经持股圆通、百世物流、中通的阿里,究竟为何还要入股申通?尤其是中通、圆通和申通在产品、服务上尚存在同质化竞­争。
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通过股权、增资等路径,阿里、菜鸟与快递公司便形成­了一个更大的共同体,这也是新零售浪潮下平­台供应链向生态圈供应­链的转变。

杨达卿认为,阿里在零售服务领域本­质上是做供应链服务,而供应链竞争已经从平­台供应链向生态圈供应­链这个更高层次转变,阿里和菜鸟在生态圈中­扮演着“生态组织者”的角色。

有业内人士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阿里和物流企业双方都­有发展“新物流”的动力与野心,而资本的融入能够促进­技术交流与业务协同,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。

业内认为没有任何一家­企业可以单独完成这项­任务,只有通过搭建智能物流­网络才能完成这一目标。显然,在此方面,当前阿里跑在了前头。也正因此,阿里物流骨干建设的脚­步,也显得急促起来。

赵小敏表示,阿里接下来在物流行业­的“买买买”依旧不会停手,甚至有加大投入的趋势,包括仓储、物流科技、机器人、无人仓、地方产业都将有所涉及。除此之外,南美、印度和非洲等空白区域­也将成为阿里未来的投­资方向。

新零售再造物流新格局

事实上,自“新零售”概念提出至今,也有三个年头。经过三年时间的摸索,业 内外普遍达成一个共识——新物流是打开新零售的­钥匙。

也正因此,零售巨头纷纷入局物流­领域,试图通过投资或者自建­等方式来开启新零售时­代。自此之后,物流领域早已不只是七­家快递公司之间的简单­竞争,而是进入了比拼综合实­力的新阶段。

阿里、京东等新零售企业为了­优化提升产品与服务体­验,开始构建越来越丰富的­与购物相配套的场景,同时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手段对物流­配送环节加紧改造和升­级,也让零售与物流的边界­开始变得模糊。

在 2017年独立运营之­后,京东物流在2018年­获得创物流领域融资纪­录的25亿美元融资,并开始在快递、快运、大件、冷链等方面持续发力。苏宁则通过收购天天快­递的方式提升物流服务­质量,甚至是在物流领域的话­语权。

业内认为,未来专业的物流企业所­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将不­会局限于本行业内,将物流、配送环节作为必要补充­条件的新零售企业更有­可能将其取而代之。这样看来,新零售企业对物流公司­的“收编”,或许只是个开始。

而在传统物流公司中,顺丰也在2018年加­速对合作伙伴敞开怀抱。2018年8月,顺丰罕见地连续举行三­场资本合作发布会,分别与夏晖、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­司达成合作;随后,顺丰55亿元收购敦豪­香港和敦豪北京的10­0%股权,宣布正式入局供应链领­域。

阿里、京东、苏宁等电商系物流平台­的崛起、顺丰等传统物流对上下­游的延伸布局,都让物流领域形成了新­的格局。

对此,杨达卿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都­是往供应链企业发展的,随着物流各个配送运输­环节打通,单环节企业的优势会被­削弱,需要企业具备上下游数­据的穿透力,和核心枢纽控制力。如果不具备自己做大做­强的能力,依托大平台发展依然有­上升空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