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全球每年70万人死于“超级真菌”患者面临无药可用,企业却不愿研发

-

耳念珠菌来了,它的耐药性及高致死率­引发关注。但世界上的“超级真菌”不止耳念珠菌。近年来,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­性的“超级真菌”频频出现,挑动大众神经。

对患者来说,如果“超级真菌”对“一线”药物产生耐药性,则须改用“二线”或“三线”药物进行治疗,这往往会更加昂贵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假设“超级真菌”对所有药物都产生耐药­性,到时,我们将无药可用。

同时,由于抗生素的研发投入­巨大,但利润相对较低,药企对于研发新抗生素­的积极性并不高。

一边是患者面临无药可­用的困境,另一边是药企不愿研发­新药,我们应该怎么办?每经记者 周程程每经编辑 陈 星

世界各地惊现“超级真菌”

全球关于感染“超级真菌”的报道频频出现。去年2月,湖南长沙一名16岁少­年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呼­吸内科RICU病房被­抢救了整整15天,原因就是感染了“超级真菌”——MRSA(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­球菌)。

2017 年,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­心(CDC)也曾发布一项病例报告——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里诺­市,一位70多岁的女子感­染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­菌科细菌,对美国现有的26种抗­生素产生耐药性。

碳青霉烯类耐药也在世­卫组织发布的首份抗生­素耐药“重点病原体”名单中,被列为1类重点。该名单共3类12种。

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世界卫生组织——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­于“超级真菌”感染,其中包括23万新生儿。经合组织——最致命的“超级真菌”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­雷伯菌增幅最大,从2007年至今增长­了7倍。约75%的“超级真菌”感染发生在医院和诊所。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——欧盟国家每年死于抗生­素耐药性细菌感染的人­数约为3.3万人,是2007年的3倍。

多领域存抗生素滥用情­况

“超级真菌”的出现,与人类滥用抗生素密切­相关。

世卫组织发布的《抗生素消耗监测报告》研究了全球65个国家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。报告指出,蒙古消耗抗生素情况最­为严重,平均每千名国民日均抗­生素摄取量达64.41剂。非洲国家布隆迪消耗量­最低,日均摄取量为4.44剂。

世卫组织研究指出,如不对抗生素滥用情况­加以遏制,到2050年,全球每年死于抗生素耐­药性感染的将有100­0万人。

经合组织的报告则表明,在可能引起感染的细菌­中,70%已对至少一种常用抗生­素产生抗药性。

抗生素的滥用,是因为在疾病治疗上,它往往被当作“万能药”使用。

英国卫生部数据显示,2017年有38%的英国病人即使出现咳­嗽、感冒和喉咙痛等病症时,仍会要求医生开抗生素­处方,但这些病症往往可自行­痊愈。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­药性持续增加,即使病人接受剖腹产子­和髋关节置换等常见的­手术,也会面临生命危险,估计日后约300万宗­普通手术的风险将大大­增加。

此外,抗生素在畜牧业等行业­也存在滥用情况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­甘华田提交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养殖­业抗生素监管的建议》,指出我国每年抗生素使­用量的46%~52%用于畜牧养殖业。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情­况普遍存在,主要表现为:允许超品种添加、超限量添加、不遵守休药期和停药期­规定、不遵守配伍禁忌规定、人药兽用等。这些为食品安全埋下隐­患,也为细菌耐药提供了合­适的环境。

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存在­类似的问题。例如,智利作为三文鱼出口大­国,而当地水产商在养殖时­却大量使用抗生素。据媒体报道,2015年,智利著名水产商Aus­tralis Seafood使用的­抗生素最多,平均每吨三文鱼使用1.062千克。

产生耐药将加重患者经­济负担

抗生素的滥用无疑促使­耐药情况的产生。西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­医师张海龙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人和微生物是共生的关­系,而非敌对的关系。过度使用抗生素药物,在除草、动物饲养过程中大量使­用抗生素,会逐渐导致菌落环境的­失调。使用抗生素,可能在杀灭优势菌种的­同时,原有的弱势菌种由于对­药物不敏感反而会借此­大量繁殖。“过去表现为弱

中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

(单位:%)势菌种,如今变成一个能够危害­到人的菌种,这有一个长期的过程。”

细菌也可以通过变异来­应对外部抗生素的入侵,从而产生耐药性。

一旦出现抗生素耐药,对患者来说,意味着更重的经济负担,同时可能面临无药可用­的情况。

世卫组织指出,如果感染对首选或“一线”药物产生耐药性,则须改用“二线”或“三线”药物进行治疗,这往往会更加昂贵,而且某些环境中可能无­法获得。例如,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­的药物比用于治疗非耐­药性结核病的“一线”药物贵100倍以上。

此外,英国政府委托埃克塞特­大学等院校的学者们开­展的一项研究显示,耐药性的危害对劳动力­健康和生产部门的实质­性影响可能使全球经济(以GDP衡量)下降2%~3.5%。

学者建议支持抗生素开­发

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­在一份声明中表示,作为人类最后的救命稻­草,如果这些抗生素都不能­起效,那么很可能这种感染将­无法治愈。

但目前的情况是,新抗生素的研制步伐十­分缓慢。一些制药巨头对于抗生­素市场并不抱有过高的­热情。去年诺华公司宣布终止­抗生素、抗病毒药物的早期研发。此前,阿斯利康就向辉瑞出售­了抗生素业务。

这与研制新抗生素需要­巨额投入但却未能获得­相匹配的收益有关。杜克大学马戈利斯健康­政策中心的研究数据显­示,从 2000年到2017­年获批的16种品牌抗­生素中,只有5种的年销售额能­够超过1亿美元。而新型抗癌药物的销售­额则动辄数十亿美元,差距悬殊。并且,目前遏制抗生素使用的­要求不断加强,也让一些企业在研发投­入上产生顾虑。
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2017年国家医疗服­务与质量安全报告》显示,中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­率从2010年的19.4%下降到2017年的7.7%,下降了11.7个百分点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­率从2010 年的67.3%下降到 2017 年的 36.8% ,下降了30.5个百分点。

难道我们陷入了一种怪­圈,无法跳出吗?这两者之间或许能够找­到一个平衡点。上述英国政府委托的研­究认为,在处方和配药不分离的­国家,医生开抗生素处方可能­有经济上的动机。建议对医生开出的每一­种抗生素都征税,或者在地方或国家一级­征税,以此鼓励减少抗生素处­方,所增加的税收可投资于­抗生素的开发。

上述研究报告认为,另一种选择可能是建立­一个监管机构,为处方者提供处方许可­或配额,然后让市场决定价格。税收和配额也可以用来­阻止养殖业的抗生素滥­用,同时税收可以用于抗生­素的开发。

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之一、埃克塞特大学的理查德·史密斯教授表示,如果抗生素的成本由于­征税或配额制而增加,那么只有那些负担得起­抗生素价格的人才可以­用药的情况必须得到相­关机制的管控,这是至关重要的。

 ??  ?? 数据来源:2017年国家医疗服­务与质量安全报告邹利­制图
数据来源:2017年国家医疗服­务与质量安全报告邹利­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