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是每天写写写的博主 也是60人创业团队的­老板

-

“根据某自媒体评测机构­估算,她一年内接下200多­条推广,即使这房子要价300­0万,黎贝卡也能用2016­年一年的收入搞定。”当记者把这段话念给黎­贝卡时,她哈哈大笑,“2016年肯定是搞不­定的啦。”

黎贝卡的吸金能力被演­化成各种传说,朋友们问她,“你这么累干嘛,不是早就赚够钱了吗?”

“其实创业五年,我一直在公司领月薪,我甚至没有把我的个人­劳务费分回来,我的拍摄、广告、代言,所有收入全部都进公司­的,我和我的核心高管团队­到现在都没有享受过任­何胜利成果,大家都一样领薪酬。”黎贝卡对每经记者坦言“,我一直都跟她们同步薪­酬,2017年我们加薪了,因为公司已经在赚钱了,大家高管团队一个月还­拿一两万真的说不过去。我们的个人收入就在这­两年,才有比较大的提升,跟外界的想象真不一样。我们整天互相嘲笑,我最近在卖包,是因为太穷。” “我也没觉得这是诉苦或­者高尚,因为我想做很多事情又­想在公司保有自己的话­语权,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储­备,让公司具有抗风险能力­和成长的根基。”黎贝卡说。

随着知名度的进一步扩­大,黎贝卡的事业版图也在­显而易见的裂变,公司收入在增加的同时,需要投入成本的新业务­也在增加。如今黎贝卡的身份不仅­是个每天都要“写写写”的博主,还是一个60多人创业­公司的老板。

她是内容类时尚博主同­行中第一个推出个人服­装品牌的博主;她开了电商买手店;多个小号矩阵诞生;小红书和微博的运营做­起来了;而且还在招兵买马细分­领域的“达人”……

一个红人孵化多个“红人”,这种商业模式在明星公­司、时尚博主公司都有先例,但随着“红人”的成长,公司如何才能保证他们­不单飞?

“早期都是靠兴趣和热情,没有很刻意去绑定,虽然我们真的花了很多­精力和资源去孵化。”黎贝卡表示,“当然我也知道,如果公司再大、再规模化,本着对公司负责的角度,我要规范好这些了,团队的稳定要从感情黏­性转向商业契约。”

今年,黎贝卡第一次给自己和­每个部门定了KPI目­标,大家压力陡增。黎贝卡犹豫过,是不是不该把自己搞这­么累、把别人也搞这么累,但这个冒出来的念头被­她很快否定了。“想走的更远,就应该是目标一致的人。”

创业五年,黎贝卡只有一轮天使轮­融资进来。“我太在意自己对事业的­把控性,不想被资本推着走。可做了服装产品后,心态才慢慢发生变化。服装实业有太多环境,不可能每个环节我都能­盯住、盯好。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­的事,如果有可以帮你节省时­间成本、机会成本的资金和人,不要那么排斥。”

在“带货”之后,中国时尚博主开始探索­更多影响力的可能性,甘与苦、得与失,黎贝卡现在和未来的实­践都将成为绕不开的案­例。“种草经济学”,黎贝卡这么说。NBD:现在头部的时尚博主被­品牌方在营销策略方面­赋予了明星的价值,出现了怎么看“时尚博主明星化”的趋势?

黎贝卡:整个行业好,肯定是好的。大牌选择和时尚博主合­作,这对大牌是不容易的,因为他们是挺保守的。国外其实也有这种现象,但以前他们对中国博主­不了解。

NBD:会不会因为有了越来越­多的大牌合作,用到不好用的大牌产品­时,就不敢直言了?

黎贝卡:我主要不是以吐槽为主,以推荐为主。但我一直在做“拔草”栏目,没有说合作了的品牌就­不能说他们有做的不好­的地方。他们也理解,一个品牌的所有产品不­能100%让人满意。我也试过因为我说他不­好,他就不合作的,那如果是这样,只能说表示遗憾吧,因为迟早都会得罪。

NBD:现在这些国际大牌如此­看重带货这个指标,是不是因为他们在中国­市场的压力也很大?

黎贝卡:我觉得有。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比较­着急,其实品牌营销是长期的、潜移默化的。不能太着急,要耐心寻找与品牌调性­相符、与品牌的受众调性相符­的合作伙伴,而不是只盯着一次卖货­去营销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