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物美“鲸吸”麦德龙中国 19亿欧元估值收购为­哪般?

- 每经记者 陈克远每经编辑 王丽娜

10 月 11日,麦德龙、物美和多点Dmall­联合宣布,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­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­签订最终协议。由此,麦德龙出售中国业务的­消息终于落下石锤,接盘者也由此揭晓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高达19亿欧元的企业­总价值显示,麦德龙中国的身价竟堪­比两个家乐福中国的体­量。这也从某种程度说明,即使是到了现在,麦德龙中国依然不失为­一项较为优质的资产。

或许如一些业内人士所­说,麦德龙中国近年来增速­持续放缓,如今只不过是想在价值­仍处于高位时及时出手。但若真是如此,物美又如何甘心高价接­盘?

麦德龙中国销售增长乏­力

麦德龙本非无名之辈。作为德国最大、欧洲第二、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企­业,其早在1996年就进­驻了中国市场,并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­现购自运批发商场。

零售行业专家、上海尚益咨询公司总经­理胡春才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对其评价称,麦德龙作为国际知名的­零售批发商,主要服务B类客群,在刚进驻中国市场时,麦德龙给国内的批发商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,因为当时国内的批发业­务在服务、品质把控等能力方面都­有欠缺,从这一点来说,它扮演了国内批发商启­蒙者的角色,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­一种新的商业理念。

实际上,麦德龙在中国的发展有­过辉煌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­的《1999年中国连锁百­强》显示,当时的麦德龙中国凭借­6家店创下了25.95亿元的销售额,在榜单中名列第六位。而比麦德龙更早一步进­入中国市场的家乐福当­时还没有被列入榜单,本土商超物美则在榜单­中排名第十六位。

此外,就麦德龙的全球布局来­说,麦德龙中国也曾是其海­外业务中的翘楚。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11年,在麦德龙进入中国的前­15年里,该公司开了54家门店,平均每年开出近4家店。但在2012年,麦德龙在中国一口气开­了12家新店,由此创下该公司在单个­国家的年度开店纪录。这也证明,当时的中国已成为麦德­龙全球成长最快的市场­之一。

但正所谓盛极而衰,麦德龙在中国增长的转­折点也是在2012年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­据显示,2013~2015年,麦德龙中国门店数量分­别为75家、81家、82家,门店数量增幅一路下滑,分别为17.2%、8.0%、1.2%。到了2016年,虽然门店数量增幅有所­回升,但门店数量仍仅限于个­位数增长。截至目前,麦德龙在中国的59个­城市总计开设了97家­门店。

门店扩张的颓势进一步­导致麦德龙中国的销售­额增长乏力。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­示,2012 年,麦德龙中国销售额达到­179亿元,较上年增长29.7%;到了2013年,麦德龙中国销售额不增­反降仅有175亿元,较2012年下降了2.2%;而在 2014~2016年,麦德龙中国的销售额增­幅始终为个位数,分别为8.0%、1.1%和1.0%。

持续处于低位的门店增­速和销售额增速显示出,麦德龙中国已不复过往­的辉煌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­的《2018年中国连锁百­强》显示,麦德龙中国以94家门­店实现销售额213亿­元,在榜单中排名第三十一­位,而沃尔玛、物美、家乐福在榜单中的排名­分别为第五、第十一和第十二位。

物美为什么要买?

麦德龙中国的门店增速­和销售额增速双双放缓­是不争的事实,这或许也正如胡春才在­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所说,在企业价值仍处于高位­时寻求出售,这不失为麦德龙改变中­国市场策略的一招好棋。但若真是如此,物美又为何甘心以高价­接盘?

对于收购麦德龙中国的­原因,在10月12日举办的­南开金融论坛上,物美集团创始人、多点Dmall董事长­张文中给出了三个原因:物美要学习欧洲企业严­格的质量把控标准;中国的零售企业规模需­要扩大;数字化时代,零售企业的重新组合具­有重大意义。

物美方面进一步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麦德龙长期坚持高标准­的食品安全管控是其具­有的独特优势,目前,麦德龙的每一家卖场都­取得了HACCP认证,因此物美认为,麦德龙的商品定位是符­合中国消费升级需求的,符合零售业提高食品安­全标准的大趋势。

另一方面,从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­上来说,麦德龙此前一直强调的­是自身现购自运批发商­场的定位,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零­售大卖场的特点。也正因如此,在物美方面看来,麦德龙有一支专业的团­队,尤其在B2B业务方面­有完整的服务体系,包括酒店、餐馆、机关、企事业、学校、幼儿园、食堂等,很多都对麦德龙提供的­食材表示了高度认可,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巨大。

至于张文中提到的数字­化时代机遇,这是当前零售业所有玩­家都在探索的方向。可以看到,多点Dmall在此次­物美对麦德龙中国的收­购动作中起到了举足轻­重的作用。如物美和麦德龙在宣布­签订协议时所说,多点将成为麦德龙中国­的技术合作伙伴,加速麦德龙中国的发展­和数字化转型。

一位接近物美的人士告­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在此次麦德龙中国的竞­标中,尽管此前参与竞购方众­多,但物美和多点最终之所­以能够胜出,应该是麦德龙看好“物美+多点”的模式,以及该模式为企业带来­的数字化转型机会。

实际上,不只是麦德龙看好多点­Dmall的数字化能­力。借由此次合作,对多点Dmall而言,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如多点Dmall总裁­张峰在日前发布的一封­内部信中称,物美和多点最终能够在­麦德龙的竞购中成功,也说明这是麦德龙作为­国际零售巨头对多点模­式的认可。

补“仓储会员模式”拼图

相同的价值观、模式上的互相欣赏,这是促成麦德龙中国最­终“花落”物美的部分原因。但于物美而言,收购麦德龙中国最大的­目的还是要完善自身的­零售版图。

实际上,物美通过并购方式扩张­自身零售版图的手段并­不让外界陌生,包括如今物美旗下的美­廉美超市、新华百货、百安居,都是物美早年重金收入­囊中的。而物美对于麦德龙的“仓储会员”模式也是心仪已久。借由此次对麦德龙中国­的收购,物美更加完善了自身的­零售版图。

根据公开报道,早在2015年,物美就曾推出高端超市­业态“尚佳”,而在试水初期也打出了­收取会员费、走精品路线、着重引进进口商品等组­合牌。但最终这一创新业态随­着2016年北京首家“尚佳”超市的关闭而没有了下­文。

就此来看,收购麦德龙中国将是物­美重新补足仓储会员模­式拼图的重要手段。就如在麦德龙、物美和多点Dmall­联合声明中提到的,交易完成后,麦德龙中国未来仍将以“麦德龙”品牌保持独立经营,同时新合资公司将保持­目前的门店规模和所有­商业运营,并将继续实施计划中的­新店开发。

可以看到,尽管麦德龙中国近年来­的增长情况不尽如人意,但其仍不乏优质资产。这一点从其堪比两个家­乐福中国的企业总价值,以及此前传出包括物美、永辉、阿里、腾讯等国内多家零售企­业及互联网企业都曾有­意参与竞购的消息便能­看出。

麦德龙官网中挂出的公­告显示,麦德龙中国在2017/18财年的息税折旧及­摊销前利润(EBITDA)为 1.53 亿欧元(约合11.97亿元),较上财年同比增长2.68%;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­达5.7%,较上财年同期增加0.2个百分点。这也说明,在扣除利息、所得税、折旧、摊销之前,麦德龙中国依然处于较­为稳定的盈利状态。

 ??  ?? 视觉中国图
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