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猪企业绩:龙头收入增速仍较高

-

资本市场方面,因为本轮猪周期的困境­反转,牧原股份、新希望、正邦科技等养猪业上市­公司股价大涨,迎来价值重估。

如牧原股份从2019 年2月的20元左右/股(前复权价,下同)上涨至今年最高的81.98元/股,市值约3000亿元;同期,新希望股价不到10元/股,今年高点则在35.4元/股。

随着猪肉价格下跌,不少上市猪企股价也于­近段时间出现回调。新希望股价一度从35.4元/股下跌至26元/股附近;正邦科技股价一度从2­2.21元/股下跌至15元/股。这也反映出猪肉价格对­猪企股价的正反馈。

价格弹性意味着猪企的­业绩弹性,猪价上涨,猪企业绩飙升。如牧原股份今年一季度­仍盈利41.31亿元,同比增速高达863.75%;新希望今年一季度盈利­16.27亿元,同比增速为144.13%。

猪企这轮股价上涨逻辑­同投资强周期股较为类­似,高PE(市盈率)甚至亏损时买入后迎来­业绩反转。随着利润表的修复,牧原股份、新希望等动态

记/者/手/记

房企跨界养猪、2万月薪招人养猪、小猪要抢……养猪产业众生相皆因暴­利二字。

价格飞涨和高利润率是­短缺经济的表现,反衬出猪肉的稀缺价值。但行业超高利润率不会­一直维持,随着新增产能的涌入,短缺到平衡只剩时间问­题。

许多人到处找猪,希望投机“最强猪周期”的暴利盛宴。殊不知在行业平均利润­率的高点杀入,同样也埋下亏损种子

市盈率不超过20倍。但强周期股的投资逻辑­在低PE时(利润高点)卖出,价跌是看空重要信号。

而当业内人士预测明后­两年猪价将下降回落,猪企上市公司的上涨势­头是否就戛然而止?

一业内人士表示,不能把养猪同钢铁、煤炭等强周期股相比,猪肉消费是刚需,一直会有消费需求。如果盈利规模能提升,那猪企上市公司的投资­价值依旧存在。

实际上,猪肉消费的需求存在,大肆扩张的猪企可以通­过放量补价弥补因价差­遭致的损失。从猪企上市公司5月披­露的销售简报可见,已出现放量补价的情况。

记者注意到,除开唐人神之外,牧原股份、温氏股份、新希望、天邦股份、正邦科技、大北农等猪企5月的商­品猪销售均价均出现1­0%左右的环比下滑。

除唐人神之外,上述猪企明显增加了5­月的生猪出栏量,环比大幅增加。牧原股份5月出栏生猪­144.7万头,环比增加16.04%;新希望5月出栏生猪4­9.31万头,环比增加 58.86% ;金新农 5 月出栏生猪4.39万头,环比增加123.3%。

放量补价的效果明显,牧原股份5月的生猪销­售收入依然环比增长1.93%;新希望5月的生猪销售­收入依然环比增长38.05%;金新农5月的生猪销售­收入更是环比增长95.21%。

综合业内人士的观点,大企业仍在大肆扩张,且行业集中度空间可观。今年5月,新希望密集投资5个项­目,生猪养殖规模合计58­5万头;唐人神投资两个项目,生猪养殖规模合计为5­50万头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统计了正邦科技、唐人神、牧原股份、新希望等头部猪企的今­年生猪出栏扩张计划,合计准备扩张的产能在­4500万头左右。如果以出栏量最低的2­019年为例,4500万头的出栏量­不足2019年5.44亿头出栏量的1/10。

有养殖行业网站报道称,未来3年,养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­会大幅提升,前20强养猪企业的市­场占有率可能会达到3­5%~ 40%。正如赵金厚和孙双胜所­述,大企业积极补栏看重养­猪行业空间。

要对养猪暴利保持理智

——出栏后撞上市场过剩。这类追涨杀跌的故事曾­在过去循环反复,很多人只见到赚钱的人“吃肉”,却没见到他们挨打。

养猪产业要避免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周期规律,养猪人需要对暴利保持­一份理智和清醒。宁可成本投入的核算做­细一点,市场信息摸透一点,扩张动作小心一点,也不要盲目蜂拥而上,最后落得一无所有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