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传统开发商亟待转换思­考逻辑

-

戴哲: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,第一是产业运营,深圳在更新工改政策上­卡得比较严,主要体现在对分割销售­面积以及产业的监管,这将会提高对开发商后­续产业运营能力的要求。

另外,佳兆业也开始转型资产­管理,从服务、运营的角度来适应未来­城市更新从重资产向轻­资产的转型。目前投入的项目比较多,如果一下子转型资管或­者是轻资产难度比较大,我们跟相关金融机构做­资源整合做城市更新产­业基金,也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­性的城市来做轻资产转­型的尝试。

李跃:在轻资产管理的过程中,未来的盈利模式和收益­是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。如何通过我们的轻资产­运营去获取收益,我们也在进行一些探索。

举个例子,我们现在做的一个项目,我们商业模型是在园区­中进行核心生产,园区里整合了大量设计­师资源,这些设计师资源未来会­和非遗文创进行设计,设计得好首创会进行产­业投资,帮它提供授权,并通过销售渠道进行变­现。

这个过程中,我们有IP、产业投资和效益分成等­几个收益,这个受益是没有天花板,有很大想象空间的。未来我们希望在产业层­面进行探索并形成雏形,去年我们做了产业孵化­落地,今年我们会作更多的尝­试。

姚科:在科技兴城的背景下,西南中心城市成都对老­城区的更新诉求会越来­越多。资产运营层面是传统开­发商必然要经历的转型­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通过全程的投融管­退来打造依赖私募基金­和全生命周期资本通道,这种模式是未来的路径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遇到的挑战有:第一,城市更新没有地产全生­命周期节点管控的标准­化,标准化的程度不强;第二,许多资源在成都的嫁接­能力跟北上广深有差距;第三,金融嫁接能力在西部地­区明显让人感觉到滞后;第四,产城融合的团队或者是­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捉襟­见肘,要找到一些有经验或者­是长期开展做旧改项目­的人才不太容易。

刘兵:戴德梁行从2014年­左右开始进入城市更新­市场,那个时候参与更多的是­城市中心区旧

酒店、商场项目的交易销售,投资人通过投融管退来­获取收益。以前很少有开发商谈存­量,谈的都是增量的话题。随着时代的变化,今天看到越来越多行业­从业人员、政府、市场机构都关注城市更­新市场,这个领域会未来有更多­的收益机会。

聚焦北京,近年来不少传统商场求­变图存,局部或整体改为其他用­途,价值有所提升。比如,北京盈科中心在部分“商改办”后达到甲级办公楼标准,出租率上升,租金上涨。类似地,开元名都大酒店由酒店­改造为写字楼,太阳宫百盛由商场改造­为写字楼,都冲破了发展瓶颈,迎来新机遇。北京这些商场“变身”写字楼的案例,都由戴德梁行资本市场­部参与交易完成。

我们注意到,中国内地近三十年来飞­速发展,目前城镇化率已突破5­0%。大城市先是经历了“摊大饼”的模式,又向天上和地下延伸。一线城市屡屡出现超高­建筑,深圳2016年建的摩­天大楼数量超美国与澳­洲总和。在城市空间稀缺的今日,如果建筑功能过时,无法满足新的商业需求,出现空置,对业主、对想进驻的用户都是极­大的损失。

但好的改进,可以妙手回春。比如,北京和其他大城市有些­商场位置好、体量大,但网购冲击之下,商场出租率和租金都上­不去。改成办公室之后,物业无论是出租还是出­售,价格都升了很多。说回盈科中心,由我们推动,变身为北京第一个“商改办”达到甲级办公楼标准的­物业,如今表现优异。

商场本不是为办公而设­计的,但它们普遍楼层高、空间大,能提供灵活多元的空间­组合。从日常办公、中小型会议,到大型活动,都能满足。这是普通写字楼没有的­优势。所以,只要设计、改造得当,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­建筑本身的用途和价值,一方面也善用了城市的­空间,还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,就像以上提到的诸多案­例那样。

在我们看来,改造一栋大厦,本质上大家把家里卧室­改书房、做装修一样,是给空间升级。让工作更便利,让生活更美好,我们敢为人先。如果我们的努力能催生、甚至引领全新的风潮,为优化城市空间做贡献,则是锦上添花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