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中国气象局答每经问:未来极端气候频次可能­偏高,但短期内不可持续

- 每经记者 李彪每经编辑 陈旭

9月21日,中国气象局召开媒体通­气会,介绍今年以来台风特点­等情况。

今年以来,影响我国的台风呈现生­成源地明显偏西、生成数和登陆数偏少等­特点,尤其是今年7月西北太­平洋和南海无台风生成,是自1949年有气象­记录以来首次出现7月“空台”现象,创造了新的历史。

就上述现象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通气会上提问:今年台风生成源地明显­偏西、7月“空台”创历史等异常情况,是不是气候变化带来的­气候异常的表现?

对此,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­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­海回应称,气候确实在发生着变化,发生一些极端的、不确定的事件的频次可­能会越来越高,但这种高发短期内是不­可持续的。

今年台风生成偏少

截至2020年9月2­1日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­12个台风生成,较多年同期平均(18.1个)偏少6.1个。其中,2002号台风“鹦鹉”、2004号台风“黑格比”、2006号台风“米克拉”和2007号台风“海高斯”等4个台风在我国沿海­地区登陆,较多年同期平均(5.8个)偏少1.8个。

中国气象局介绍,今年以来,台风呈现生成源地明显­偏西、生成数和登陆数偏少、盛夏期台风活动由“异常安静”转为活跃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台风­偏多等特点。

今年12个台风的平均­生成位置(北纬 18.3、东经 124.6)较常年平均生成位置(北纬16.1、东经136.5)偏西约12个经度,台风生成位置越偏西,台风越有机会登陆或影­响我国。

另一方面,台风生成数偏少,强度偏

弱。截至9月21日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­12个台风生成,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6.1 个;12个台风平均峰值强­度(<36.3米/秒)较多年平均(40.1米/秒)偏弱。

此外,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略­偏少,登陆强度持平。截至9月21日,共有4个台风(鹦鹉、黑格比、米克拉和海高斯)登陆我国,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1.8 个;4个台风登陆平均强度(32.3米/秒)与多年平均(32.6米/秒)相当。

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­南海无台风生成,是自1949年有气象­记录以来首次出现7月“空台”现象,创造新的历史。

相比之下,今年8月共有7个台风­生成,生成数较多年平均(5.7个)偏多1.3个,其中8月上旬就有4个­台风生成;8月“黑格比”“米克拉”和“海高斯”3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,较多年同期平均(1.9个)偏多1.1个。

上述3个登陆台风都经­历了近海快速增强,且均以峰值强度登陆我­国。尤其“米克拉”在南海自生成至登陆仅­用20.5小时,较南海“土台风”平均时间48.6小时缩短1倍以上,有效预警时间短,预报难度大。

此外,3个台风连续北上影响­东北也属历史罕见。8月26日至9月8日,东北地区连续遭受第8­号台风“巴威”、第9号台风“美莎克”和第10号台风“海神”影响,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,比常年全年影响东北地­区台风个数(1.2个)偏多1.8个。

对于今年台风异常情况­频发,钱传海称,常年发生台风的生成位­置有3个地方:

IC photo 刘红梅制图

南海中部、菲律宾东部近海、马里亚纳海沟附近,今年台风生成的位置严­重偏西,这和海洋的相态有关,今年确实气候有点反常,热带对流本身就比较弱,都集中在西太平洋,也就是我们的家门口,这和每年的大气环流以­及海洋的异常是相关的。

钱传海介绍,未来年份7月“空台”是不是会持续,有很多不确定性。目前我们对气候反常深­层次原因的认知可能还­不够,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,一些极端的、不确定的事件的频次可­能会越来越高,但这种高发短期内是不­可持续的。

“今年发生7月‘空台’一是气候背景的极端性,一是有些偶发因素,不是一个可持续、可预测的现象,我们还要持续不断加强­对大气科学的认知,对气候及气候变化

“环江西自贸区带”出现

但同时,江西的“失落感”亦很难被忽略。

除了此次获批的湖南和­扩区的浙江外,江西周边的安徽、湖北、广东、福建等省份均已获批自­贸区。在“环江西高铁圈”之后,一个“环江西自贸区带”再次出现。

谈及未能入选新一批自­贸区的原因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­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表示,这可能是因为国家本着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理­念,囿于地理原因,相对湖南来讲,江西在对接粤港澳大湾­区可能做得还有提升的­空间。所以此次落后于湖南,没有成为自贸区,但预计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该会成为第七批自由­贸易试验区的组成省份。

事实上,今年4月,江西已获批内陆开放型­经济试验区。当时有人解读,此为江西难以在短期内­申建自贸区的“缓兵之计”。傅沂分析,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­更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­区,但同样鼓励在此区域内­开展体制机制创新。

根据国务院批复内容,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­验区在对外“主动融入共建‘一带一路’”的同时,对内亦将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­展,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”。

在对接两大城市群上,湖南与江西均被予以重­任。

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­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在地理位置上,湖南与江西两省均有靠­近两大城市群的优势。在“双循环”的背景下,大湾区过去面向国际市­场的产业和产品需要向­内陆转移,产品从外销转向内销,产业链向内陆市场延伸。而原材料、劳动力、土地资源密集的产业,内陆地区优势也更为明­显。

在他看来,湖南与江西可以探索不­同的产业转移思路。“湖南工程设备产业、文创产业发达,在这些领域可以与大湾­区合作;而江西的优势产业在于­农、矿业,比如脐橙、有色金属等,利用大湾区在数字经济、互联网、电商等方面的优势,可以帮助江西传统产业­向信息化方向发展。”

两省先后拥抱开放型经­济,也将推动全国开放格局­进一步优化。

在陈耀看来,过去对外开放高地主要­集中于沿海城市,近年来,西南地区和一些中部城­市纷纷突围。而随着湖南、江西等城市进一步补足­开放短板,中国对外开放也将真正­步入全面开放的程度。的研究,可能以后会有更多的理­论来支撑我们做好台风­的深层认知。”钱传海说。

超强台风“玉兔”被除名

中国气象局介绍,2018年第26号台­风“玉兔”造成美属马里亚纳群岛、菲律宾等地多人死亡,灾害较重,台风委员会52次届会­决定对“玉兔”进行除名,并提请负责取名的中国­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以补­空缺。

1997年11月25­日至12月1日,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­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­0次会议决定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­格的名字命名,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­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­成员国(地区)提供,每个国家(地区)提出10个名字,总计140个名字循环­使用,并决定从2000年1­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­命名方法。

在台风命名表里,中国最新提出的10个­台风名字是:海葵(替代“龙王”)、悟空、玉兔、白鹿(替代“海燕”)、风神、海神、杜鹃、电母、木兰(替代“海马”)和海棠。

其中“,玉兔”这个名字总计被使用了­4次,分别是:2001年第7号台风“玉兔”(台风级)、2007年第2号台风“玉兔”(强台风级)、2013年第16号台­风“玉兔”(热带风暴级)、2018年第26号台­风“玉兔”(超强台风级)。

据了解,台风命名表使用以来,台风委员会总计除名5­1个台风名字,其中有43个是因为台­风造成严重的灾害,每一个被除名的台风都­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­印象。

中国提供的台风名字已­经有3个名字被替代,分别是“海葵”替代“龙王”、“白鹿”替代“海燕”,“木兰”替代“海马”。

此次为台风起名字,台风委员会提出新的台­风名字应符合以下要求:中文名2~ 3个汉字,其对应的拼音不超过9­个字母;朗朗上口易于媒体广播;无不恰当的含义;不能使用商业品牌名称;不能与曾用和现用台风­名称重复。

 ??  ?? 中国气象服务行业未来­将迎更大发展。图为9月14日,吉林长春出现雾天,高层楼宇被雾围绕,仿佛仙境一样数据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
中国气象服务行业未来­将迎更大发展。图为9月14日,吉林长春出现雾天,高层楼宇被雾围绕,仿佛仙境一样数据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