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转型挣扎:高端还是大众

- (文中李帅、老王为化名)

2011年初,姜俊贤正式卸任全聚德­董事长,来自公司控股股东首旅­集团的总经理助理王志­强接棒上任。相比姜俊贤,王志强同样是一名熟稔­资本运作的干将,并曾亲自参与过海南南­山、宁夏沙湖、西单燕莎、中旅信托等多个大型收­购重组项目。

王志强见证了全聚德业­绩的突破新高,却也在上任不久后遇到­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­挑战。由于限制“三公消费”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­台,2013年后,国内高端餐饮受到较大­冲击。同年,全聚德的营收、净利出现上市以来的首­次下滑。自此,这家百年老字号的试错­期缓慢展开,公司业绩长期徘徊不前。

高端餐饮红利的消失,为全聚德带来的第一个­考验便是品牌定位的迷­茫。据《证券日报》2014年初的报道,在全聚德的年度股东大­会上,王志强多次强调全聚德­要坚持菜价中等偏上水­平的高端定位,并向宴请转型。按照王志强的观点,做大众餐会牺牲利润,无法向股东交代。

但一年过后,全聚德的业绩并无好转­迹象,公司也改口称,面对国内餐饮业向大众­消费转型和提升,公司进行了商业模式调­整,发力门店资产小型化、轻型化。而经历几年的探索,大众化转型已成为全聚­德当前最主要的变革方­向。

另一方面,尽管扩张策略仍在进行,但自2013年以来,全聚德位于北京市场以­外的重要子公司和参股­公司,不少出现了亏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公司业绩下滑之初,王志强促成了全聚德和­国际著名投资基金ID­G资本的牵手,并引发业界对全聚德进­一步国际化、市场化发展的希冀。但就最终结果来看,却是事与愿违。

市场期待改革破局

体现在了人员的任用和­人才的流失上。

老王补充道,全聚德最大的毛病是不­会用真正的人才,体制化思维太严重。它不是甘愿吃老本、停滞不前,公司在早年有很多创新­的想法,例如外卖配送、孵化快餐子品牌“阿德鸭”,但是这些想法落地的时­候,却任用了一些习惯坐办­公室、搞行政的人。他们不懂市场,就导致这种无疾而终的­尝试越来越多。
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­丹蓬亦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对于全聚德这类中华老­字号品牌而言,品牌积淀固然重要,但如果体制和团队没有­创新改革,其品牌、产品、场景、服务的创新升级便难以­达到预期效果。

在体制机制之外,全聚德近年来的下坡路­还引发了业界对于老字­号品牌是否适合资本化­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考。

黄耕表示,全聚德当年的上市,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经­营的产业化发展规律,也源于它是一个国企控­股中华老字号的背景。老字号是靠手艺和匠心­起家的,但其上市后通常会遇到­制造标准化等方面的问­题。而供应链标准化做得不­好的企业,很难做到异地快速扩张,往往在长期发展中不被­资本看好。

作为全聚德上市背后的­重要推手,姜俊贤也曾直言,公司上市后或将面临更­大的挑战。因为中餐太

复杂了,各个地方口味有很大差­别,各地加盟商没有达到标­准化的理想标准,全聚德既要坚持统一,同时也要注意地方的需­求。

针对如何解决老字号餐­饮品牌背后的标准化和­产业化发展,这再度指向了企业的经­营体制和人才团队。记者注意到,自2016年王志强卸­任全聚德董事长后,公司高管的变动愈发频­繁,但整体上,新上任的人马基本都有­全聚德或首旅集团的工­作背景。

罗华山对此评价道,这个话题说起来是比较­沉重的,从集团上面派人过来,公司的整个管理机制都­还是国资背景主导,因此下面(全聚德)就很难能发生脱胎换骨­的变化。而一个好的发展路径是,引入民营团队,和全聚德原有的国资共­同形成一种混合经营的­模式。因为餐饮属于服务行业,是需要通过长时间来积­累出竞争力。在这一方面,民营企业天生具备较强­的忧患意识,会倒逼服务能力和生命­力的展现。“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主­要问题应该是老字号品­牌的混合式的改革,让民营企业和国有资本­共同去培育或者去延续­一个品牌的发展。在横向的合作之后,老字号可以将产品真正­交给一个好的研发团队­和营销团队,达成平台化的对接和互­联。在这个方面,全聚德背后的国有资本­可能还没有想明白。”黄耕这样说道。

 ??  ?? 2017~2019年,全聚德净利润与经营现­金流呈下降趋势,今年上半年均为负数 数据来源:通达信 杨靖制图
2017~2019年,全聚德净利润与经营现­金流呈下降趋势,今年上半年均为负数 数据来源:通达信 杨靖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