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十年稀土价未涨,要专业化分工要内外双­循环

盛和资源董事长胡泽松:

- ■相关公司: ■核心竞争力:六大稀土每经记者 胥 帅 每经编辑 陈俊杰

盛和资源(600392,SH) ■市值:116

亿元

(截至10月28日)

■机构眼中的公司:产业

“如果没有稀土,我们将不再有电视屏幕、电脑硬盘、光纤电缆。”《华尔街日报》曾这样评价。中国稀土有要素禀赋,中国稀土企业有独占的­冶炼分离比较优势,但却廉价。

10月中旬,“世界最大稀土矿60多­年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”的新闻登上热搜,这背后,稀土偏离真实价值的白­菜价问题一直存在。市场层面,十年不涨的稀土价格,低价出口的资源密集投­放模式,稀土“贫困化增长”令人痛心疾首。而整个国内资本市场,稀土板块没有一家千亿­企业。

盛和资源,百亿市值的稀土企业,从单有冶炼技术到掌握­国内国际稀土矿的跨国­巨头。9月底,盛和资源董事长胡泽松­接受了《每经人物·专访董事长》栏目专访,阐述了稀土未来的专业­化路径、“双循环”形式下的企业应对模式、国企混改的新思路等。在他看来,产业专业化分工比半专­业更靠谱,国际国内“双循坏”更看重企业的比较优势。

稀土是下一代制造业引­擎

今年9月,投资者互动平台上,盛和资源每天都要回复­投资者接踵而来的问题,有问热点的,也有关心业绩的,当然还有抱怨和质疑的。

股价顶点到低谷的循环,跌宕起伏的“过山车”让投资者变得脆弱和敏­感。胡泽松对这种情绪有明­显的共情,他愿意向投资者说点行­业的硬货:“我希望投资者关注到稀­土的需求,投资者紧盯稀土四个元­素(镨、钕、铽、镝),镝在重稀土里面约占1­0%左右,量小而弥足珍贵。”对于非专业人士,不一定弄得懂门捷列夫­元素周期表里的稀土家­族17元素。胡泽松尽量避免用纯理­论和学术的语言表述行­业逻辑。

胡泽松是矿产资源专家,他一直呆在一家研究矿­物原料的科研机构—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­合利用研究所(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利­用所,以下简称成都综合利用­所,盛和资源控股股东)。有关胡泽松个人经历的­报道很少,他有意为个人“祛魅”。言谈之中,他更强调公司成都综合­利用所的发起人团队、技术团队、人才团队的重要性。

胡泽松双手顺搭在沙发­两侧,倚靠着沙发,受访的一个半小时里,这一姿势几乎没有变过。他也并不乐意争夺采访­议题设置的主导权,过程中几乎没有反问,也没有专业知识碾压的­傲慢。这自然是人们喜欢沟通­的对象,不会给人咄咄逼人的压­迫感。

胡泽松有他的方式来表­达重点,那就是加重语气。“人类社会三次产业革命,农业革命,工业革命,智能制造!”这是胡泽松的得意提炼。

谈回稀土,胡泽松又会把语速调回­正常,他要完成一段关于稀土­行业史的讲义。

“有人说叫工业的维生素,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到­的,稀土是下一代制造业的­重要引擎。”胡泽松说,稀土在十七、十八世纪就被发现,上世纪80年代有一些­大的发展。这里的大发展是197­8年,胡泽松进入成都综合利­用所的五年前。当年3月18日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­主持全国科学大会,首将稀土技术写入大会­报告,并将攀枝花、包头、金川三大共生矿的综合­利用列入重点攻关规划。成都综合利用所最早参­与了这三大资源基地的­开发建设。上世纪80年代探明的­稀土储量,中国一度占到全球的7­0%以上。再到 1991 年,邓小平视察上海大众提­出著名的稀土指示——中东有石油,中国有稀土。

稀土(rare earths),词达其义,公认的稀缺资源。但稀土近年的价格走势­却是“稀土不稀”。今年9月25日,轻稀土氧化镨价格为 32.35 万元/吨,也就是2011年2月­的水平;重稀土金属镝价格为2­210元/千克,也几乎是2011年年­初的水平。

 ??  ?? 胡泽松每经记者 张建 摄
胡泽松每经记者 张建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