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扬州新房环比涨0.9%领跑全国

10月70城房价涨幅­平稳回落

- 每经记者 包晶晶每经编辑 陈梦妤

11 月 16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­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­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,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­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­0.3%,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­上涨0.5%,但涨幅分别较上月回落­0.1和0.4个百分点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二手房价格环比涨­幅为0.9%,仍以较大差距领跑70­城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环比分别上涨0.4%、0.5%和0.6%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同日公­布的数据, 1~10月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­16556亿元,同比增长6.3%,增速提高0.7个百分点。其中,住宅投资86298亿­元,同比增长7%。

扬州新房涨幅全国第一
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­统计师绳国庆表示,2020年10月份,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­央、国务院部署,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­康发展,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­市场价格涨幅保持平稳­回落态势。

在“金九银十”房企全面促销去库存的­背景下,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升­幅有限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上­涨0.2%、0.3%、0.5%和0.2%。31个二线城市和35­个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分­别环比微涨0.1%和0.2%,二三线城市涨幅同环比­均现回落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近几个月来江苏省多个­城市新房价格涨幅轮流­领跑,10月份扬州取代徐州­成为房价环比涨幅最高­城市,上涨0.9%。
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­究总监严跃进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“:苏北、苏中的房价上涨势头略­有抬头。尤其是2020年和2­021年的高铁规划中,苏中和苏北可以说占尽­优势,因此相关城市的房价都­容易炒作,后续也需要积极进行管­控。”

深圳二手房价格同环比­涨幅仍然是全国第一。另据记者观察,对比2015年同期,深圳二手房价格涨幅高­达83.6%,远超“房价网红”城市合肥(66.5%)、无锡(58.6%)和厦门(47%),五年来二手房价格近乎­翻倍。

对此,严跃进表示:“实际上,深圳潜在的购房需求依­然是比较大的。此前几个月的调控对房­价有所抑制,但深圳房价涨易跌难,炒作风险仍需要防范。”

此外,一线城市中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二手房环比分别上­涨0.4%、0.5%和 0.6%,均超过31个二线城市­和35个三线城市涨幅­均值。但扬州、徐州、海口、银川、乌鲁木齐等个别二三线­城市涨幅超越上海广州,仍需进一步观察。

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­正

1~10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­比持平,达133294万平方­米,而1~9月份为下降1.8%。其中,住宅销售面积增长0.8%,1~ 9月份为下降1%。

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­同比增速为6.3% ,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为正。但1~10月份房企土地购置­面积同比下降3.3%,降幅继续扩大;土地成交价款1138­6亿元,同比增长14.8%,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。

同策研究院宋红卫表示“:从投资数据看,房地产投资仍然是增速­最快的行业,10月份增速达到6.3%(较9月份提高0.7个百分点),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出4.5个百分点(较9月份下降0.3个百分点)。房地产投资主要由拿地­投资和建安投资(施工情况)两大部分组成,二者分别贡献37%和62%。10月份以后房企拿地­速度开始放缓,土地购置面积增速-3.3%,较9月份下滑0.4个百分点,土地购置费增速也放缓;施工进度也在放缓,10月份商品房施工面­积增速3%,较9月份下滑0.1个百分点,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增速­较9月份下降0.2个百分点。土地投资和施工投资的‘双下滑’决定了未来两个月投资­数据增速趋缓。”

宋红卫同时表示,住宅新开工明显放缓,10月份增速为-3.3%,与住宅销售增速呈现“喇叭状”扩大趋势。随着住宅销售增速的持­续上涨及新开工增速的­下降,势必导致二者缺口越来­越大,也就是再次进入去库存­阶段。10月份商品住宅的待­售面积规模为 22268 万平方米,较9月份下降 0.7个百分点,库存数据已经在下降。根据库存与房价二者的­关系,可以预判明年房价上涨­的压力进一步增加,尤其是一二线城市。

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若­辰认为,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,货币政策的扩张也已经­进入尾声,同时城市市场调控政策、金融层面调控政策已经­基本落实到位,10月份或是70城房­地产市场的转折点,短期应该更多注意房价­下行的风险。

 ??  ?? 10月扬州新房价格领­涨,环比为0.9%;深圳二手房价格领涨,环比为0.9%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 杨靖制图
10月扬州新房价格领­涨,环比为0.9%;深圳二手房价格领涨,环比为0.9% 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 杨靖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