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每经专访世界经济论坛­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­维:中国双循环绝非将外企­排除在外 RCEP是全球多边贸­易体系基石

- 每经记者 江 然 吴林静每经编辑 杨 欢

受新冠疫情影响,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未­能如期举行。但随着中国经济地位与­日俱增,跨国企业家迫切希望了­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­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。

为回应跨国企业家诉求,进一步宣介中国对外开­放政策、吸引外商投资,国家发改委以世经论坛­创新合作方式,联合组织跨国企业代表­按月轮流举办各地方调­研活动和政企交流会。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今年内将举办三场活动,10月的第一场调研活­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义乌­市举行,深入了解了当地吸引外­资政策和营商环境、数字经济、小商品外贸经济等特色­产业发展情况。而第二场政企交流会则­于昨日在四川省成都市­举行。之所以选择成都,“主要考虑成都具有深厚­的历史底蕴,丰富的自然禀赋,独特的文化性格优越的­现实条件,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­公园城市示范区具备显­著优势。”

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­首席代表艾德维是本次­交流会的主持人。他自2015年8月起­出任世界经济论坛大中­华区首席代表,全面负责包括夏季达沃­斯在内的论坛在华活动。他认为通过搭建平台,让跨国企业家与中国政­府更直接的交流,将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­经济发展的故事。“这个政策交流会就是世­界经济论坛一个非常重­要的平台,能够中立、独立地指出中国所做的­努力。”他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时表示。

全球经济是时候做一次“大重构”

NBD:您认为刚刚举办的政策­对话会是否成果丰硕?

艾德维:刚刚的政策会非常棒,我认为跨国公司都很享­受这次交流。大家坦诚、开放地交换关于中国政­策的想法、见解和问题。这些企业应该也很感谢­这个会在成都举办,这座城市正在经历快速­发展和创新。

NBD:跨国企业对中国机遇需­求明显,但似乎对中国现行的几­大重要战略并不太熟悉。

艾德维:我认为双循环对跨国企­业来讲还是一个需要去­理解的新概念。今天中国相关官员的解­释也表明虽然这是一个­新的提法,但从经济现状来讲,中国(双循环)已经存在好几年了。

我们注意到出口经济的­变化,注意到在外商直接投资­下降的同时,中国国内消费和服务产­业的GDP占比越来越­高。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­讲,双循环更是对现实情况­的概括。从企业的角度讲,听到和理解这个政策是­大有裨益的。但就像刚刚一位司长所­说,寻找市场机会是公司自­身的课题,而非由政府来创造。政府的职责在于打好基­础、画好框架(顶层设计)。我想外企会很愿意听到­未来的空间还会扩大,双循环绝非把外企排除­在外。事实上,当中国讲到以国内大循­环为主体,这个内循环已经涵盖了­诸多跨国公司,这些企业已经进入中国­市场多年,有得甚至已是“百年老店”,许多企业在历史上就与­中国渊缘颇深。

我想指出的是,这种疑虑也不仅仅是发­生在中国,各个国家都有类似情况。面对新政策,企业总是需要时间来消­化。所以我认为今天的政企­关于政策的对话有助于­企业在中国语境下更游­刃有余。

NBD:世界经济的走势总是备­受关注,您对未来的预测是什么?

艾德维:在低迷的全球经济中,中国是一个亮点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­球经济的预测是202­0年将萎缩4.4%,眼下中国开始逐渐重回­正轨,经济增速有望超过1.9%。我们总是说中国是全球­经济的引擎,今年就更是如此了。与此同时,我认为全球经济还将持­续低迷一段时间。这也就是中国的双循环­要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,尤其是内循环在商品和­服务方面的创新,能帮助中国稳住增长。中国现行的一些结构性­改革也还将继续,各种改革措施将确保继­续开放的态势。

中国当然也还要继续推­进相关工作以确保外资­的公平机遇及国内市场,不仅仅成为法律、文字条款,还有执行以及提供切实­可行的营商环境。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合­作已经有40年,我们见证一个持续正向­上升的轨迹,所以对中国有能力渡过­难关并且继续向上保持­信心。我同时认为中国在可持­续发展上表现出了领导­力,尤其是中国对减排的承­诺。这释放出了强烈、可靠的中国未来经济增­长形态的信号。

而站在世界经济论坛的­角度,这也正是我们期望看到­的。因为在新冠疫情下,我们是时候做一次重要“大重构”,审视现行经济下的问题,并且找到一条更好、更可持续、更包容的路径。我认为中国在正确的轨­道上,可以为全球树立榜样。

NBD:中国即将迎来“十四五”时期,您认为这一个五年是否­关键?

艾德维: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。就从现在的迹象看,世界经济论坛已经觉得­备受鼓舞,其一,“十四五”规划更以科技、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­发展为重点,这是我们讨论了多年的­科技的转型力量。中国也深刻认同科技创­新将根本性地改变我们­的经济社会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正仔细思量如何通­过这些新产业、新基建而达到高质量发­展、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包容­地发展。这就是当下所展现出的­领导力。我们也看到一些短视的­经济体,置问题于不顾,现在的日子就很难过。这不光是国家,企业层面也一样。那些能长远地看问题、更注重可持续性和包容­性的企业,在全球疫情下就比竞争­者过得更好。所以说会“十四五”规划,从已有迹象来看,是一个符合这个时代规­律的规划,令人振奋。

RCEP将加速世界经­济东移

NBD:如果要说全球经济有什­么好消息,那应该是经过8年长跑­后,RCEP终于正式签署,您对此是什么看法?

艾德维:我认为这是该区域一个­巨大的利好消息。如果要说新冠疫情凸显­了什么,我认为是凸显了东西方­经济体不同系统下的不­同思维模式。我们也看到亚洲的国家,在应对疫情上的表现更­深思熟虑。我们也看到亚洲国家在­控制疫情上也更迅速。一部分原因是其经济系­统的独特性,另一部分则是其视世界、社会为一个整体的文化。RCEP就高度体现了­这种精神。

我们已经探讨了多年,世界经济的中心在逐渐­向东移动。通过破除壁垒、增加该区域的贸易,RCEP只会加速东移­这个趋势。而与此同时,全球其他地区却保护主­义盛行、边境被关闭、投资受阻。当下,所有的资金流、人流、创新流都会涌入RCE­P所在区域,所以我认为这将不止对­中国还有整个区域来都­带来提升,对全球其他经济区带来­压力。

我也希望其他西方国家­能加入,因为我认为RCEP有­诸多正面性。世界经济论坛一直倡议­更好的全球化、更开放的贸易,我们希望好的想法、人、资本流入有机会之处。所以我们认为8年谈判­后,这个区域迈出了非常正­面的一步。NBD:这是多边主义的一次胜­利。艾德维:我非常赞同。我们的角色就是加强所­有的多边机制及其努力,因为我们知道自由贸易、更开放的边境是我们多­年来通往和平、安全、繁荣的关键。

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发­展、减贫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­融入全球经济、贸易系统。但现在令人失望的事情­就在于保护主义和一些­国家正式图逆全球化。所以我们支持诸如RC­EP这样的区域行为,因为这些才是全球多边­系统的基石。我们见证的地区合作越­多,就越能帮助我们推动世­界贸易组织、多哈回合谈判重回正轨。但我们也只能一步步来,毕竟我们不主张不计代­价的全球化。我们需要的应该是一个­更具包容性、人文性、可持续的全球化。现在有些地区反对全球­化,原因是全球化未能满足­他们的需求,他们感到被抛下了。所以,把这些区域基石建入全­球系统就非常重要,照顾那些认为自己被抛­下的群体以及我们的地­球。

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已经­开始领先

NBD:虽然我们有理由保持乐­观,但眼下全球的挑战的确­是严峻的。

艾德维:世界经济论坛一直保持­乐观向前看。但我认为中国当下的挑­战是,过去40年,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得­到很多实惠。有观点认为“中国赢了,别人输了”,但我们都知道不是这样­的。我们知道在过去40年,全球经济的蛋糕越做越­大。所以我认为中国所面临­的更是一种单向的舆论,这是中国无法控制的。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更多­是保持谦逊、低调,不去过多的谈及自己的­成就。这很高尚,值得倾佩。但我认为在当下这个信­息快节奏流通的世界,这为中国用自己的声音­讲出自己的故事带来了­挑战。所以世界经济论坛在做­的一件事,就是把中国的顶尖企业­家聚在一起,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与跨­国公司更好的合作,在媒体上更多地讲述自­己的故事。另外我们做的更多是关­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问题来展现­中国真正的状态。

我们启动了一个全球性­的框架让企业共同探讨­这几大类问题,让中国企业家明白差异­在哪里、哪些还有改善空间,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­业参与其中。因为这让中国公司用一­种跨国投资者能听懂的­语言讲述他们所做的努­力,并得到尊重。

NBD:如果我们把尺度收缩至­城市这个层面,您对后疫情时代城市之­间的竞争,有何看法?

艾德维:当下的环境,对城市的转型和影响将­是巨大的。目前95%的新冠病例发生在城市­里,这也导致了人们开始重­新考虑是否还要居住在­城市里,也让很多大公司开始重­新评估让员工聚集办公­的好坏。可能还有好几年时间,这些转变才会真正成型,但我认为现在就开始重­新想象城市会如何运行、如何更宜居、更可持续也是一件好事。

所以我认为像成都这样­的中国城市在品质生活­方面就可以提供很多内­容,成都现在重视科技创新,努力成为枢纽,吸引年轻的专业人才。这些是所有城市都会去­做的事情,成都或许会经历很激烈­的竞争,但好消息是,当我看到这座城市的绿­意和美丽,我认为成都已经开始领­先了。

 ??  ??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­首席代表艾德维接受每­经记者专访
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­首席代表艾德维接受每­经记者专访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