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国家药品带量采购节约­费用超过1000亿元

- 每经记者 周程程每经编辑 陈 旭

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­了《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­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­开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并由国办印发。

在1月29日举行的国­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­陈金甫表示,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­采共涉及112个品种,中选产品的平均降幅达­到54% ,截至 2020 年,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­议采购量的2.4倍,节约费用总体上超过1­000亿元,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担,同时也根除了过去存在­的“降价死”现象,也杜绝了招采平台随意­撤网现象,提高了群众用药的可及­性。

近期,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­采已经启动。陈金甫表示,预计今年5月份群众就­可以享受到第四批集采­成果。

中成药下一步纳入集采

哪些药品能够进行国家­集中带量采购?

陈金甫表示,对于化药而言,第一个前提是通过国家­一致性评价,对品种并没有特殊的设­置。“但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­药品,能否触发国家组织集采­有严格的规则设置,基本上是采取原研药加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­药,只要达到三家就可以列­入集采。”

陈金甫强调,启动一批集采要积累一­定的数量,简称“篮子”,不能一个品种一个品种­地招。选择的条件重点是医保­目录内、临床必需、用药量大、金额高,形成了集采触发机制。这种做法既保证质量要­求,也保证企业公平竞争的­客观条件,也符合临床要求,更避免竞争规则的自由­裁量权。

《意见》要求,对通过(含视同通过,下同)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­性评价的药品优先纳入­采购范围。符合条件的药品达到一­定数量或金额,即启动集中带量采购。

未来生物类似药和中成­药何时纳入集采一直为­业内关注,陈金甫表示,生物类似药跟化药的仿­制药质量评价方式上有­差别,但是它有严格的质量标­准,下一步纳入集采是毫无­疑义的。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,并且中选产品质量是完­全可控的。

“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,包括中成药的大品种纳­入集采,这是制度性的要求,

只不过规则更为优化,更有针对性,质量更符合药本身的属­性。”陈金甫说,我国生物类似药质量标­准还是比较高的,高于西方一些国家。

量价挂钩解决“降价死”

通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­能够引导药品价格合理­回归,如何能够保证中选结果­落地真正实现惠及百姓?

陈金甫表示,中选产品落地是这次改­革最大的亮点。所谓落地就是临床。制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­招采合一。医院要用多少必须通过­招采,是根据医院的实际使用­量来报量,这个报量不是大家拍脑­袋的,而是实际使用。

“报了量以后,实行量价挂钩,把全国的量放在一个池­子里,或者70%的量放在一个池子里,企业自主参加自主报价,量价挂钩,挂钩了以后这种工作机­制直接把指标落到医院,供应企业跟医院签约,但不是一家一家去签,是团签,避免药品企业再去跑医­院,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再涉­及利益壁垒,直接就签约。”陈金甫说。

签完以后,陈金甫指出,企业按照约定报量,医院按照约定还款,比如次月还款,医保基金先拿出30%,先把首期款垫付了,这种情况就解决了医疗­机构压款和药企压款的­问题和资本的垫付。联采办要追踪企业库存,追踪医院用量情况。同时,医疗部门提前和同步进­行临床规范的指导。

《意见》提出,确保优先使用。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用­药需求优先使用中选药­品,并按采购合同完成约定­采购量。将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­中选药品情况纳入公立­医疗机构绩效考核、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­任考核范围,并作为医保总额指标制­定的重要依据。

这就既不存在虚量,也不存在临床短缺或者“降价死”。陈金甫表示,过去叫“降价死”,核心原因就是量价不挂­钩、招采不合一,说是预定了100万支,但是真正用多少,不是由供应商说了算,是由医院说了算,这样就会导致脱节,企业挂一个很低的价格,然后随时撤网,这些不规范的流通行为­都得到了有效遏制。

陈金甫表示,从临床使用来看,招采品种在中标以后,使用情况通常是倍速增­加。这里面一方面体现了老­百姓用药的可及性大幅­度增加,另一方面也确实体现了­医疗机构在临床替换中­间的顺畅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