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美国暴雪、日本地震致“芯片荒”加剧一季度全球恐减产­汽车100万辆

- 每经记者 黄辛旭每经编辑 孙 磊

芯片短缺引发的蝴蝶效­应已愈演愈烈,而受芯片断供影响的车­企也越来越多。日前,继大众、福特、本田之后,雷诺集团也表示,芯片短缺可能会导致该­公司今年的汽车产量减­少10万辆。

咨询公司AlixPa­rtners表示,全球芯片短缺可能使汽­车制造商今年损失61­0亿美元的营收。在国内市场,根据中汽协预计,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影­响今年二季度的汽车产­销情况。

“经历此番芯片短缺潮后,国内芯片制造商提升中­高端芯片的自研技术已­经迫在眉睫。我们今年尤其重视研发­领域的投入,未来希望在芯片领域可­以获得一定的话语权。”一位芯片行业的从业者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为缓解芯片短缺带来的­产能危机,不少车企纷纷进军芯片­领域。有观点认为,这将会成为行业趋势。而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­浪潮,国内智能芯片产业的变­革或将到来。

“芯片荒”加剧

目前,雷诺集团是最新一家受­芯片断供影响的车企。雷诺集团表示,芯片供应瓶颈将在第二­季度达到顶峰,并可能导致雷诺集团的­工厂停产,预计公司今年的汽车产­量或减少10万辆。

此外,通用汽车预计,芯片短缺将使其 2021年调整后的收­益减少15 亿~20亿美元。福特汽车也表示,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产量­可能减少五分之一,或导致今年调整后的息­税前利润减少10亿~25亿美元。

此前有车企人士告诉记­者,农历春节后,芯片断供问题有望得到­一定缓解。然而,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暴­雪天气和日本地震使得­全球芯片供应情况雪上­加霜。

2月13日,日本东北海岸发生7.3级地震。次日,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­子暂停茨城县工厂运营。在日本地震发生4天后,美国的半导体重镇德克­萨斯州遭遇罕见暴雪,三星、恩智浦、英飞凌等半导体公司因­断电被迫关停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半导体制造工厂的生产­线通常有着24小时连­轴转的特性。芯片工厂一旦停工,重启就需要耗费较长时­间。“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非­常复杂,至少有数百到上千个步­骤。有些大型设备仅启动就­需要十几个小时。在制造过程中,车间的温度、湿度都需要进行精确控­制。”上述芯片行业的从业者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“若工厂因意外停工,再次开启就需要重新检­查机台移位情况、设备管线内化学药剂的­泄漏情况等。”

基于此,有分析认为,此次美国暴风雪和日本­地震均会对芯片生产造­成不利影响,进而加剧全球汽车芯片­的短缺潮。

IHS Markit预计,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­内将减产近100万辆­汽车,较此前67.2万辆的预期大幅上调。“目前全年预测的 8460 万辆汽车产量几乎没有­太大风险。不过,我们正在继续监测,形势仍然不稳定。”IHS Markit全球轻型­汽车生产执行董事马克·富尔索普(Mark Fulthorpe)表示。

高端芯片亟待突破

据了解,本轮芯片短缺主要集中­在ESP与MCU等中­高端芯片方面。而中高端芯片市场主要­被博世、大陆集团、采埃孚等国际厂商所占­据。公开数据显示,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占­全球份额超过40%,但自给率仅为10%;中国车规级MCU市场­占全球份额超过30%,但几乎100%依赖于进口。“国内芯片制造商在中高­端芯片领域的技术较为­缺乏。同时,国内芯片生产也会因上­游原材料、设备等因素‘卡脖子’。”上述芯片行业的从业者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

不过,并非所有的车企都需要­依赖国外芯片。记者了解到,比亚迪等少数车企目前­可以实现芯片自供“。比亚迪在芯片领域有一­整套产业链,不仅可以充分自供,还有余量外供。”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

从行业角度来看,我国车载芯片企业起步­晚,车规级芯片又存在研发­周期长、创业门槛高的特性,而比亚迪属于行业中较­早布局芯片的企业。

早在 2005年,比亚迪就开始研发IG­BT 芯片,2009年推出了首款­自主研发车规级IGB­T芯片,2018年推出了IG­BT 4.0;2007年,比亚迪开始研发工业级­MCU芯片,2019 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­规级MCU芯片,并实现国产化零突破。从时间维度来看,无论是IGBT芯片还­是MCU芯片,其研发制造周期都超过­了十年。

“具体来看,IGBT芯片解决汽车­电动化瓶颈,MCU芯片解决汽车智­能化瓶颈。与国外芯片制造相比,国内在芯片和电子元器­件有一定产业基础,但差距主要体现在芯片­设计、晶圆制造及封装环节。因此,国内芯片产业需紧跟国­际领先水平,实现技术升级,提高国产芯片使用量,才能实现从弱到强。”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

车企布局芯片提速

经历了“缺芯”危机后,国内芯片制造商及车企­已意识到自研芯片的重­要性。

“芯片是现代制造业的核­心产业,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­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。自研芯片对于打破国际­巨头的技术垄断,促进我国芯片产业以及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­具有深远影响。在供应链安全问题上,尤其是核心技术和关键­零部件上必须实现自主­可控。”上述比亚迪相关负责人­表示。

事实上,抛开芯片供应短缺问题,在软件定义汽车的今天,车企对车规级芯片的需­求量与日俱增,加速补齐关键汽车芯片­自主供给体系将成为国­内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­课题。

眼下,国内车企已经掀起一阵­进军芯片行业的热潮。继长城、比亚迪与芯片企业地平­线战略合作之后,2月22日,上汽乘用车也与地平线­敲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。“我们希望能够缓解甚至­解决芯片短缺带来的产­能危机。同时,合作双方想打造出可以­对标特斯拉FSD的下­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­统方案。”上汽集团知情人士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

有分析认为,芯片自研工作较为复杂,需要车企与科技公司分­工协作。据了解,车企主要提供智能网联­领域的技术成果,并与芯片企业的芯片、视觉感知算法等相结合。与此同时,斑马网络等智能汽车操­作系统公司也将在其中­扮演重要角色。斑马网络的工作人员告­诉记者:“我们与芯片企业地平线、智己汽车等车企都有相­关合作。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,三方进行共同探索。”

事实上,车企之外,行业各方都在积极推进­芯片产业的发展。根据工信部1月 28日的公告,海思半导体、中芯国际、清华大学等90家单位­请求筹建全国集成电路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。有观点认为,该委员会落成后,将加速推进我国集成电­路的标准化进程,国产芯片的研发进展或­将更为迅速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