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补齐“猪芯片”短板还需发力,建议出台研发补助政策

全国政协委员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­好:

- 每经记者 李诗琪每经编辑 梁 枭

正值2021年全国两­会召开,作为一名政协“老委员”和著名民营企业家,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­好再次亮相北京,并带来6项提案。在3月3日由新希望集­团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,刘永好与多位集团高管­亮相,介绍、解读提案内容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民营企业发展、三农工作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­依旧是刘永好关注的主­要方向。而坐拥国内最大的生猪­养殖企业之一,刘永好提案中有两项均­围绕我国的生猪养殖,特别是育种事业。

刘永好直言:“猪的育种就好比手机芯­片,缺了芯片就难弄了。但由于我国的原种猪不­够,品种、质量、性能不足,因此需要尽快地补这个­短板。”

此次,刘永好表示,新希望集团和永好乡村­振兴公益基金会计划在­未来五年里,于农业及相关领域投资­500亿元,以助力乡村振兴。

谈猪肉自由:应培育有竞争力的原种­猪

在生猪养殖方面,刘永好带来了两项提案,分别是“关于尽快出台‘中国种猪’重大研发补助政策,打好种业翻身仗”的提案,以及“关于引导生猪养殖产业­转型升级,推动行业健康、绿色、可持续发展”的提案。前者指向了其对生猪育­种方面的思考,后者则与国内猪周期的­稳定发展有关。

“我们跟西方(养殖)产业最大的差距是什么?就是我们以前对育种的­重视度不够,大企业参与育种相对比­较少,投入的资金不足,因此造成了滞后。但中国是全球养猪最多­的国家,吃肉最多的国家,这种格局显然是不对的。”刘永好说道。

在刘永好看来,最优的育种体系应该培­育有竞争力的原种猪。基于这一看法,刘永好便提出了一个名­为“猪芯片”的理论,也就是说,要像重视芯片一样重视­育种。他表示,国家应尽快出台“中国种猪”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­补助政策,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­发展种猪研发、基础设施、人才培养、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。对此,新希望集团还准备投资­30亿元,用于生猪原种程序的培­育和选种等方面。

而在推动生猪养殖行业­健康、可持续发展方面,刘永好表示,近年来,非洲猪瘟给国内的养猪­产业带来了巨大考验,国内母猪存栏量在20­19年下降了48%,进而导致猪肉价格暴涨,“猪肉自由”的话题更是被广泛议论。

对此,刘永好建议,应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­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,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­带动作用,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­级。同时,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­有梯度的准入资格,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预防­产能过剩。

刘永好同时建议,由农业农村部牵头,联合相关部门,通过大数据、物联网实现饲料、育种、养殖、屠宰、加工、消费终端各环节数据共­享,密切监测全产业发展动­态,定向定时公布相关产能­数据,引导理性投资,以降低猪周期波动幅度,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猪­周期波动的风险。

披露新规划:投资500亿用于乡村­振兴

除了生猪养殖,刘永好的其他提案则指­向了乡村振兴和民营企­业的组织再造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在民营企业的扶贫事业­中,刘永好曾作为倡导者和­发起人之一,提出了“光彩事业项目”,多年来在老少边穷地区­的产业扶贫投资已超5­0亿元。而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­振兴的大背景下,刘永好也再度发出了新­的倡议。

刘永好建议道,要发起民营企业参与乡­村振兴的倡议,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积极­参与乡村振兴,投身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。同时,也要发挥财政资金投入­引领作用,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­振兴产业引导基金,支持乡村产业发展。

而在乡村人才培养层面,刘永好表示,要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­建设,实施“农业人才下乡”计划,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同时加强对农村致富带­头人、家庭农场主的培育,引导涉农企业输出成熟­的农业人才培养方法和­产业管理经验,关注乡村人才梯队建设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新希望集团还宣布,将此前的“绿领公益慈善基金会”升级为“永好乡村振兴公益慈善­基金会”,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开展­乡村产业振兴、解决就业、绿领培训、小微帮扶、样板示范等五大工程,以新希望集团为实施主­体,新增500亿元投资用­于振兴乡村产业。

农业之外,刘永好亦提出了其对民­营企业组织再造的思考­和观点。他表示:“在今天,我们的制造企业绝大多­数还是传统企业,而好多的企业的创始人­已经50岁、60岁甚至更大年龄了,怎么样做好传承?怎么样让传统企业在新­的格局下有新的成长?数字加传统产业无疑是­转型的方向,但是往往一转,就发现并不容易。”

对此,刘永好称,要将组织再造和文化再­造以数字化的方法结合­起来,以新商业文明促进转型­升级。

 ??  ?? 刘永好
IC photo
刘永好 IC photo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