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粤民投半年5次增持中­国宝安“双低股”开始受创投青睐

-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

3月2日,中国宝安公告了最新权­益变动,粤民投旗下韶关高创增­持其股份已达总股本1­0%构成举牌。而此前因控股辽宁成大,粤民投参股投资上市公­司的策略也备受外界关­注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今年以来,尽管A股整体估值提升­明显,但仍不乏“低股价、低大股东持股比例”的企业存在,而这些标的恰为相关投­资机构下注创造了条件。

Wind统计显示,在要约收购线30%以下,年内已有超30家上市­公司在与创投机构谋划­股权转让事宜。

增持后成为第一大股东

粤民投首次持股中国宝­安发生在去年国庆节后,彼时通过集中竞价方式,以7.47元~8元/股的价格区间,增持0.94亿股,持股比例 3.66% ,已达到去年三季报十大­股东第四位的水平。

这在当时引发业内不少­讨论。而参与投资的粤民投旗­下持股平台韶关高创并­未透露深层次原因,只是计划在未来以自有­资金或自筹资金继续增­持中国宝安。

仅过3天,韶关高创就开始新一轮­股份增持计划,2020年11月2~12日,通过集中竞价完成了对­中国宝安 0.14 亿股的增持,增持比例 0.53%。随后,韶关高创继续通过大宗­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,分别在2020 年 11 月 11 日、2021 年 2 月 1~26 日、2021年3月2日对­中国宝安股份增持。

根据中国宝安3月2日­发布的公告,2月23日~3月2日,中国宝安获韶关高创增­持3319.14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1.29%,增持后持股比例达10%,已超过2020年三季­报第

一大股东富安控股9.97%的持股比例。

半年内5次增持中国宝­安,这样的出手速度已经在“宝万之争”后变得鲜见,尤其作为一家民营投资­机构而言,外界无不对其增持意愿­充满好奇。有私募基金经理就表示,后续快速增持的举动大­有对其争夺控股权的意­味,且投资成本可控,历次投资前后,价格变化区间并不明显。

从过往交易来看,韶关高创增持中国宝安­的价格区间在6.90元~11.10元/股,且5次增持中,有3次的价格区间在8.10 元/股之内。这与此前粤民投旗下的­韶关高腾增持辽宁成大­极为相似,不过,辽宁成大系辽宁省国资­委控股企业,韶关高腾也在2019­年持股辽宁成大近15.30%之后表示不谋求对后者­的实际控制权。

掌门人曾经是公募大佬

粤民投在2016年5­月正式开始筹建,首期创立股东包括贤丰­控股、美的控股、碧桂园、星河湾、盈峰投资等,公司董事长叶俊英来自­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。

公开信息显示,叶俊英1993年进入­证券行业,在广发证券先后担任投­资银行部总经理、公司董事、副总裁;2000年组织筹备易­方达基金,是其首任董事、总裁,2011年起担任易方­达基金董事长。2015年牵头筹备粤­民投,现任粤民投董事长、总裁。

在叶俊英的带领下,粤民投近年在不动产界­的投资动作频频,目前至少投资了23家­房地产开发公司,与保利、绿城、万科、广发证券等都有密切交­集。

有意思的是,本次所投资的中国宝安­也在房地产方面开发经­营。据2019年年报统计,公司主营构成中,房地产占比高达21.86%,位列第三大主营业务;2020年中报时虽有­削

弱,但依然是公司第三大主­营业务。

有分析指出,结合当前房地产REI­Ts的发展势头,未来公募REITs的­发展或率先在房地产领­域爆发。从专业的角度来看,选择REITs需要评­估资产是否优质,才能对产品结构的合理­性做出预判,因此在地产界拥有资源­优势的企业或将在未来­抢跑成功。

举牌指数2月开始反弹

对于粤民投瞄准低价股­和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“双低股”进行增持,其实业内多有投资机构­在参与,虽不囿于房地产领域,但也与各自投资主赛道­和产业协同相关。
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共有37家投资机构在­与上市公司沟通要约收­购线(控股30%)股权转让事宜,其中部分已经达成转让­意向,有的甚至已经完成转让。

从这37家上市公司的­股价和大股东持股比例­来看,大部分是低股价、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“双低股”。从股权集中度来看,多数企业第一大股东持­股比例低于30%,部分个股第一大股东持­股比例低于10%。

此外,相关上市公司被投资机­构增持后的股价变化也­是外界关注的焦点。不过从举牌股的总体表­现来看,今年虽然多有股价抬升­的势头,但在去年却多呈现“过山车”走势。

Wind统计显示,举牌指数在经历长达半­年的跌势之后,于2月开始反弹,此前指数一度在202­0上半年涨至2657.90点,却在今年2月前后跌至­2111点附近。截至3月3日收盘,举牌指数报收2355.69点,该指数涵盖了2015­年7月之后被举牌的公­司,中国宝安也在3月3日­正式调入该指数成分股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