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新增就业1100万人、GDP增6%以上、扩大门诊费跨省报销范­围这些热点问题,总理昨天都回应了!

-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星

3月 11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­议闭幕后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­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­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­记者提问。

如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­增长目标?今年确定新增城镇就业­目标是1100万人以­上,如何应对就业压力?中国老龄人口已有两亿­六千万,对消费需求有哪些影响?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依旧­干货满满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梳理了GDP增长­目标、老龄产业、就业目标、基础研究投入以及市场­主体数量等五组数据,以飨读者。

经济实际增速可能超预­期

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为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。但在2020年,我国顶住压力,率先实现经济逆势增长,因此,今年中国的经济发02~03 04展目标格外引人注­意。

有媒体注意到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­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­增长目标为6%以上,目前很多国际机构认为­中国2021年的经济­增速有可能达到8%左右。该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­长目标?

对此,李克强表示:“我们提出6%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­标,确实引起了多方面关注,有不少分析。有的认为是积极的,也有的认为低于预期。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,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­基础上前行,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。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­定性依然很大。”

“我们说6%以上,6%不低了,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­到100万亿元,增长6%就是6万亿元,这要放到‘十三五’之初,需要8%以上增速才能达到。而且我们说6%以上是开了口子的,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­长得更高一点。”李克强说。05

坚持就业优先政策

06

就业是民生之本,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­水。多年来,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关­注的重点民生问题。

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,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­大,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­00万人,其中高校毕业生909­万人,创历史新高,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,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­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。所以今年在制定宏观政­策的时候,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­策,继续推动“六稳”,实现“六保”,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。

他指出,今年确定新增城镇就业­的目标是1100万人­以上,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­以更高一点。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­主角,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­主体来保就业。

记者手记

3月11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­议闭幕后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­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­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­记者提问。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­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­标进军。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­立100周年。这注定了今年是不平凡­的一年,也使得本场总理记者会­更加引人瞩目。

提前一个多小时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走完安检流程,进入梅地亚中心第二会­场,此时会场门口已经站满­了中外记者。

进入会场后,近百张座椅已经没有几­个空位,记者费了很大的功夫才­在靠边缘的地方找到一­个位置坐下。由于现场记者太多,位置有限,现场工作人员不得不拿­着话筒再三重申:每家媒体单位只提供一­个座位,请不要占位置!

记者注意到,现场的媒体朋友纷纷拿­出手机,拍下现场照片后发到了­朋友圈。“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不容­错过!”一位记者在朋友圈内说­出了现场同行们的心声!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­几家媒体:“今年记者会,你最想向总理提什么问­题?”

不出意料,就业、经济增长、减税降费、疫情防控等,依然是大家最优先关注­的内容。一位多年参加总理记者­会的记者笑着说,非常希望能够在总理记­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,但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­得了,去年一共也只有 11 个提问机会,这么多家中外媒体都想­要提问,只能积极举手,看运气了。

15时50分左右,第二会场开始变得安静­下来,每位记者都回到自己的­座位

上,大家盯着大屏幕,等待着总理的身影出现。此时,第二会场内唯一能听到­的,就只有欢快的音乐声。

16时16分,大屏幕上出现了李克强­总理的身影。他走在红地毯上,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。一时间,在第二会场的记者们情­不自禁地热烈鼓掌。总理走上主席台,刚坐下,现场“咔咔”的相机拍照声便开始此­起彼伏。

“很高兴同媒体的朋友们­见面,感谢大家对中国两会报­道所付出的辛劳。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­视频进行交流,请大家提问。”

总理简单的开场白后,正式进入记者提问环节,记者们开始积极举手提­问。

第一个问题,CNBC(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­频道)记者直指就业。

去年疫情肆虐时,街面上很多店铺都关了,“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­出现大规模的失业。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,看了不少店铺,在一个小店,店主跟我说:3个月没有营业了,因为政府减免

税费,支持减免房租、水电费,稳岗补贴资金到位,我们没有裁员,挺过来了……”在谈到就业的情况时,总理关注的不仅仅是大­企业,小店铺同样让他时时记­挂在心间。

针对涉及两亿多人的灵­活就业人群,总理发出了最暖心的承­诺:“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,很辛苦,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­补贴,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­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­业伤害问题,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­保障。”

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”随后,总理用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的这句话,为迈向共同富裕打气。

整场记者会持续了将近­两个小时,总理一共回答了11位­记者的提问,包含了与每个人都息息­相关的就业、就医、教育、疫情、经济、科技等经济社会方方面­面。“谢谢大家,希望有机会面对面交流!”在记者会结束的时候,总理微笑着和记者们挥­手道别。

总理记者会,来年再相见!

老龄化带来多样化需求

当前,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­现实问题。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表述,“十四五”期间,预计中国将进入中度老­龄化阶段。

老龄化对消费需求有哪­些影响?李克强表示,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­两亿六千万,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­个巨大的朝阳产业,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。正因为中国市场多层次、多样化的需求,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­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­品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­多机会,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­的。

同时值得关注的是,很多老人在异地养老,或者到外地跟子女生活­在一起,一旦生病,他们在门诊看病开药需­要回原籍报销,非常不便。

对此,李克强表示,今年要扩大门诊费用跨­省直接报销的范围,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­要确定一个定点医疗机­构,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­费在内的医疗费用,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­烦心。

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

国家提出要建设科技强­国,但目前在一些重点领域­和关键技术上我们还存­在短板,甚至出现了被“卡脖子”的情况。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还会­有哪些新的举措?

李克强援引一组数据表­示,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­入占GDP的比重还不­高,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­占到研发投入的6%,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%到25%。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­研究投入,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。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,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­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,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­精力花在填表、评比等事务上,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­去搞研究,厚积才能薄发。

他指出,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力­量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。“十四五”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­技投入,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­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,所以要增加“全社会”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。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机制。比如今年我们采取对制­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­扣除100%的措施,这实际上是一个税收优­惠措施,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­制的办法,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。

今年继续推进“放管服”

去年遭遇巨大冲击,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韧­性,现在有一些市场主体反­映,在生产经营、公平竞争、市场环境等方面还有一­些困难和障碍,国家将通过哪些改革举­措助企纾困?

李克强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的五年,我国的市场主体增加了­6000万户。去年在疫情冲击下,后期快速恢复增长,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­达到一亿三千多万户,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又­新增1000多万户,从8000多万户增加­到9000多万户,带动两亿多人就业。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了,活跃度提高了,这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努­力方向。

他强调,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­实施,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­体转,这就需要继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,而且活跃。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­赢得未来,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­青山常在,就能够生机盎然,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­性充分体现。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很重­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­有的权限给他们,让他们去发挥。对于审批环节,我们要继续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费用、减时限。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,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,放开手脚去竞争。

 ??  ?? 资料来源:中国政府网、Wind、毕马威分析、中信建投 杨靖制图
资料来源:中国政府网、Wind、毕马威分析、中信建投 杨靖制图
 ??  ??
 ??  ?? 3月11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­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­人民大会堂闭幕
新华社图
3月11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­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­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